近日,包括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大部在内的地区出现今年来最强高温天,中央气象台持续拉响高温橙色预警,全国多地开启高温“烧烤”模式。 炎炎高温,以下五种常见的高温病需要提防。 热疹 热疹又称痱子,是一种在炎热、潮湿的天气里大量出汗而引起的皮肤刺激。它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少年儿童。这种皮疹在肌肤凉爽后不久可自行消失。 怎样识别:痱子看起来像一个红色的丘疹或小水疱群,常出现在脖子、上胸部、腹股沟、乳房下和肘折处。 怎样处理:热疹最好的处理方法是提供一个凉爽、湿度小的环境,保持患处干燥,使用痱子粉可以让感觉好一些。 晒伤 虽然晒伤引起的不适感通常很轻微,一般一周后可自行缓解,但它仍然是一种对皮肤的伤害。严重的晒伤需要到医院进行医治。 怎样识别:皮肤变红,感到疼痛,暴晒后温度异常升高。 怎样处理:如果未满1周岁或出现发热、水泡及严重疼痛,要咨询专业的医生。同时,在处理晒伤的皮肤时,要避免反复日晒,对于晒伤的部位请冷敷或浸泡在凉水中,在晒伤的地方涂抹保湿乳液,不要使用霜、软膏等质地过于浓稠的护肤品,如果出现水泡,千万不要挤破。 热痉挛 热痉挛通常发生在剧烈运动且大量出汗时,肌肉中的含盐量低可能是造成热痉挛的原因。 怎样识别:热痉挛表现为肌肉疼痛或抽搐。通常剧烈活动之后,发生在腹部、手臂或腿部,常呈对称性,患者意识清醒,体温一般正常。 怎样处理:停止一切活动,静坐在凉爽的地方休息,饮用稀释、清爽的果汁或运动饮料。即使痉挛得到缓解,之后的几小时内也不要再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运动,如果病人有心脏病史、低盐饮食或1小时后热痉挛的状况还没有消退,要寻求专业的医疗处理。 热衰竭 热衰竭是一种高温引起的相对温和的健康问题。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在高温环境中进行重体力劳动或长跑等剧烈体育运动的人更易发生热衰竭。 怎样识别:热衰竭起病迅速,其症状包括眩晕、头痛、恶心或呕吐、大量出汗、脸色苍白、极度虚弱或疲倦、肌肉痉挛、昏厥(通常片刻后立即清醒)。 怎样处理:饮用凉爽且不含酒精的饮料,立刻休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洗个凉水澡或擦拭身体,同时打开空调并换上轻便的衣服。 热射病 当身体无法调节自身的体温时会发生热射病。高温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身体温度迅速升高。在10~15分钟内,体温可达到40摄氏度以上。如果不接受紧急救护,热射病可导致死亡或残疾。 怎样识别:头晕,搏动性头疼,恶心,极高的体温(口腔体温大于39.5摄氏度),皮肤红、热且干燥无汗,怕冷,快速、沉重的脉搏,意识模糊,口齿不清,不省人事。 怎样处理:如果看到以上任何迹象,说明此时的情况很有可能足以威胁病人生命安全。在试图给病人降温的同时,应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将病人移到阴凉的地方,迅速给病人降温。另外,还要注意监测病人的体温,帮病人的体温降到38摄氏度,要注意不要给病人喝水,尽快得到专业的医疗救助。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自救措施并不能真正替代医疗救治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人们自我识别身体的预警信号并及时作出反应,防止中暑的状况进一步恶化。 (据人民网) ( 编辑:lpp ) |
多地高温预警 5种高温病怎么防?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7-28 打印

- 上一条:地震墙前寄哀思
- 下一条:高温降雨相伴 湿热模式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