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纪雨童刘晨宁给仰韶酒酒瓶“穿上”手工草编织的“花衣裳”,71岁的檀蜂花大娘编得又快又好,总拿第一名。活干得好,领的钱也多,一年下来檀大娘拿到了2万多元手工费。
檀大娘年轻时就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巧媳妇,勤勤恳恳在土地上耕作了大半辈子。古稀之年的檀大娘做梦也没想到,竟然还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除种地之外的工作。凭借一双不输当年的巧手,她家的生活发生了华丽的转变。
檀大娘是渑池县洪阳镇石盆村人。2017年,一条消息传到洪阳镇政府和石盆村村委会: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有一种酒,外包装是精美的手工草编。这种酒已在市面畅销近十年,但草编酒瓶和手工草编都不是本县生产的,而是由山东省荷泽市和洛阳市洛宁县一家草编厂代加工。为何不让草编酒瓶在家门口带动贫困群众脱贫,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这一举两得的念头,让政府和企业一拍即合,达成一致意见。
说干就干,石盆村组织4名妇女到洛宁县学习草编技艺。2017年7月,该村开办草编扶贫就业基地,很快带动村里40多名妇女参加草编,其中14人是贫困群众。因运输距离缩短,大小草编酒瓶造价各降2元,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很快就把草编酒瓶代加工项目全部转移到石盆村。
檀大娘是草编扶贫就业基地工作人员中年纪最大的,但也是编得最快最好的,让年轻的大姑娘、小媳妇都自叹不如。2018年,檀大娘靠草编挣了2万多元手工费。檀大娘的两个儿媳和一个女儿农闲时也来编,去年一家人仅草编一项就增收4万余元。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檀大娘成了大家伙儿的榜样,其他尝到甜头的村民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还吸引了附近德厚村、雷沟村的村民加入到草编队伍。农闲季节,草编扶贫就业基地最多务工人数有50余人,年产手工草编1.8万个,完全可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口袋里鼓囊囊,心里才亮堂堂。洪阳镇副镇长李华说:“草编扶贫就业基地人均月收入1500元左右。手工草编上手快、难度小,销路也有保障,非常适合村里闲散老弱的劳动力。目前,该项目已成为石盆村致富增收和转移就业的稳定渠道。”
( 编辑:李鹏 ) |
小草编织出幸福生活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8-14 打印

- 上一条:为红线渠的明渠实施封顶作业
- 下一条:打通村级(社区)监察监督 “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