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报记者 陈林道 梁媛 通讯员 赵楠 ![]() 市人社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疫情防控工作 ![]() 党组书记、局长倪爱武部署推进“双统筹”工作 ![]() 党员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送政策送关怀 ![]() 人社就业专班小组深入国道310南移工程开展复工复产跟踪服务 ![]() 组织党员捐款助力疫情防控 ![]() 车站街道送来锦旗,向该局志愿者表示感谢 ![]() 人社部门组织农民工乘坐就业专车前往青岛海信集团返岗复工 庚子新春,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历史性“大考”全面开启。 面对“大考”,三门峡市人社局闻令而动,冲锋在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落细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全面动员,周密安排,快速行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仗,为夺取“双胜利”全力奋进,书写高质量答卷。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截至四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578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48人、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9亿元,社会保险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205.9万人,占比全市总人口的90%……一组组数据见证了全市人社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抢抓时间、综合施策、协同发力,把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牢牢稳住了就业“基本盘”,紧紧守住了民生“幸福线”。 下好“先手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市委、市政府动员部署后,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倪爱武毅然取消春节行程,带领局领导班子组建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紧锣密鼓开展防控工作。1月22日当天,该局4名班子成员和20名业务骨干分成4个工作组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第一时间应对。市人社局形成了全市人社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联络机制、会商机制,制定实施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启动机关单位24小时值班、专责人员24小时待命的工作机制,日碰头、日研判、日督导、日报告。 1月25日,启动一级响应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抢先抓早争得战“疫”主动,先后召开21次专题会议,及时科学安排后勤保障、人员排查、政策措施落实、春节后防控、群众办事服务、志愿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农民工返岗复岗和稳就业等重点工作,切实做到早研究、早部署、早行动、早见效,为做好“两统筹”奠定了坚实基础。 守好“主阵地” 向使命而行,战“疫”一线党旗飘扬。 单位、社区和乡村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为了把这道防线守住,市人社局领导带头、党员打头、“严”字当头,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下沉基层开展防控,争当宣传员、排查员、管控员、服务员。 1月29日,该局120名党员志愿者主动加入社区防控,在运输公司小区建立卡口和监测点,自投经费安装5扇大门封锁社区,开展了全天轮流值守,对进出小区人员仔细登记、认真排查,通过建微信群、拉横幅、入户等方式,及时摸排情况、宣传防疫知识。 “作为志愿者,我们一定坚守岗位,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人社志愿力量。”党员志愿者于江岳在战“疫”一线,道出了全体人社志愿队员的心声,48天的疫情管控中,人社志愿服务队共出动1342人次,开展志愿服务近万小时。一个个党员志愿者在抗疫一线蹲点值守,他们是坚强的逆行者,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浑然忘却了个人的安危,用忠诚和担当筑牢了群防群治的钢铁长城。 农村是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你在哪里打工?什么时候回来的?有没有接触过疫区人员?有没有发烧和身体不适症状?”“要注意勤洗手、戴口罩、不串门、不走亲访友。”“节后返岗和外出就业别担心,可以通过网上招聘找工作、扫描二维码填报信息就可以乘免费就业专车和返岗专列安全返岗和外出务工了。”面对农村点多面广防控难的情况,市、县、乡、村人社部门四级联动,依托全市1474个人社基层服务平台和全体就业信息联络员,逐村逐户调查摸排人员外出就业情况,宣传人社帮扶政策。 据统计,春节以来,全市人社系统近500名职工深入乡村基层,排查登记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15万人,切实当好心系群众的“娘家人”、服务就业的“牵线人”和保障输出的“护航人”。 “作为一名党员,关键时刻绝不后退。不管是什么任务,我都要无条件完成!”有着30多年党龄的局办公室主任南诺庄,从抗疫之初就为单位的防控保障一直忙碌着。从协调购置防护用品、安排值班、办公区域管控消毒等一件件细琐小事,到协调各小组工作、开展职工排查、定时上报情况等防控制度落实,他都始终在岗在位,认真负责每一项工作。 在南诺庄等办公室工作人员营造的安全环境中,市人社局各业务部门正常运转,在疫情防控中种好了“责任田”,走出了“快人一步”。 市人社局各业务部门负责人紧盯疫情防控需求,及时研究对策,各项政策措施迅速落地见效。为优先保障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市人社局在全省率先开辟医护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工伤认定快速通道,对因履行工作职责而感染新冠肺炎的,直接认定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提前向全市定点医院拨付工伤保险专项资金350万元,用于抵扣工伤治疗产生费用。 为保障人社服务不打烊、不断线,2月2日,市人社局率先在全市发布业务调整通告和“不见面”业务办事指南,全面推行热线办、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和延期办等“五办”不接触式服务,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全市人社系统的142项业务实现不见面、零跑腿,累计办理各类业务12.85万项,掌上办占比超过70%,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 暖心“助复工” 春风吹散阴霾,万物迎来复苏。疫情防控阻击战、经济保卫战,两场“战役”,一场都不能输!2月,我市没有新增确诊病例,率先在全省实现确诊、疑似病例“双清零”,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市人社局应势而动,统筹全系统力量转入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攻坚战,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六大专项行动,为企业送职工、送政策、送资金、送信息、送服务,切实帮助企业加快恢复生产秩序,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达效。 实施就业专班推进专项行动。市、县人社部门分别成立企业复工复产用工保障工作专班,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市局6名班子成员分包联系各县,20名业务骨干分区分级指导基层工作;建立重点企业联系服务制度,派出人社服务专员与全市11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疫情防护物资生产企业“结对子”,向企业推送政策汇编,做好政策解读,实时跟踪掌握企业(项目)复工进度、用工缺工等情况,采取“面对面、点对点、一对一”方式,提供“一企一策、一事一策”全程精准服务。 实施线上招聘专项行动。该局深入实施“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线上春风行动,3月20日起,又启动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行动”,充分发挥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利用市、县两级人社部门网站、就业人才服务网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大规模收集发布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和劳动者求职信息,优先向本地劳动者推送岗位空缺信息,做好企业与劳动者的对接服务。在工作中,该局积极拓渠道、建平台,主动牵线借力“智联招聘”和河南电视台《打工直通车》栏目,积极开展义乌、杭州、深圳等特色省外专场招聘活动12期,持续提升线上招聘影响力和实际效果。截至目前,该局已累计征集发布3288家企业岗位需求20.81万个,收集求职者信息6.23万人,初步达成用工意向4.11万人。 实施用工保障专项行动。该局探索推出“四个精准”工作方法,在全面准确收集并及时发布重点劳务输出地企业复工复产时间、用工需求和疫情防控要求等信息后,精准摸排、精准对接、精准组织、精准输送,确保企业用工有保障、农民工安全快速返岗;主动与卫健、交通、公安等部门对接,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周密制定集体运输计划,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输送;对本地企业复工复产需外地员工返岗存在困难的,积极协助企业与员工所在地人社部门对接,在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情况下,帮助人员安全返岗。截至目前,全市农民工返岗就业30.7万人,其中省内就业17.9万人,省外就业12.8万人,2月至4月,共组织专车269批次输送18612人。 实施援企稳岗专项行动。该局积极为企业提供援企稳岗补贴、吸纳就业补贴、技能提升补贴以及创业担保贷款等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渡难关、稳岗位。截至目前,全市已审批完成294家企业稳岗补贴1803万元,惠及职工29270人。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9亿元,同比增长20.78%,扶持创业企业1774家,带动就业4841人。 实施社会保险费“免减缓”专项行动。从2月起,该局对企业缴纳的养老、失业、工伤3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实施“免、减、缓”政策,免征中小微企业2月至6月3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减半征收各类大型企业等其他参保单位2月至4月3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对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企业参保单位,可申请缓缴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截至目前,3项保险费已减免1.86亿元,惠及大型企业215家,中小微企业2851家。 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行动。该局为帮助企业稳定职工、提升技能,积极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并纳入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管理。3月下旬,该局启动开展“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指导全市各类企业参与技能提升培训,组织引导广大劳动者在线学技能、停工不停学、工学两不误。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86万名企业职工和劳动者在河南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注册,全省排名第一,组织70余家企业在20个线上平台开展技能培训超过15万个学时,拨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资金94.7万元。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经济社会发展主动仗,离不开强有力的发展支撑。市人社局围绕“六稳”“六保”经济中心工作,以“拼赶、拼抢、拼搏、拼超”的昂扬斗志,千方百计推进人社各项工作开展,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受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1月、2月,人社部门多项业务工作指标下滑,甚至陷入停摆状态。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重重困难,倪爱武勇挑重担、靠前指挥,带领局领导班子认真研究每一项任务,协调解决每一个困难。 一季度,市人社局密集召开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就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推进会16次,出台指导性文件27件,在全省、全市业务会议上作经验交流5次,多项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厅的肯定和表扬;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扭转新增就业下滑态势,推动全市就业形势企稳向好。 1月至4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5783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41.5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548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1.64%,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5.4%。该局积极发挥社会保险“稳定器”作用,“免减缓”政策落实和保待遇发放同步推进,3项社会保险运行平稳。截至4月底,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39.46万人、23.56万人、23.59万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205.9万人,同比均有小幅增长。 1月至4月,3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97亿元,同比减少42%,支出14.41亿元,同比增加2.1%,“减收增支”导向明显,政策的差别化和精准性得到了体现。 1月至4月,该局坚持依法依规协调劳动关系,进一步指导市场主体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完善制度体系,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全市签订劳动合同17万人,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7%。全市检查用人单位470户,为530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464万元。 当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人社各项业务顺利推进。目前,该局各项业务指标已明显反弹上升,90%以上业务工作已恢复正常,达到时序进度要求。市人社局将乘势而上,把握时机,推动各项工作全面提质加速,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抢回来。 疫情尚未结束,但一组组就业稳定的数据、一个个复工复产的事例,见证着人社部门的举措完善、落实有力。在这背后,是作风建设提供的坚强保障。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持续向纵深发展,在全市深入开展“新衙门作风”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市人社局以此为契机,大抓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努力把改进作风、优化行风转化为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严厉整治“六型问题”。该局紧密结合人社实际,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工作、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人员,深挖细查“麻木不仁型、打太极型、泥菩萨型、自闭型、批发商型、明星表演型”等6种作风问题23种表现形式,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唯一目标,把思想教育、检视整改、完善制度、责任追究贯穿始终,不偏不倚抓整治,切切实实治顽疾、补短板、强弱项、改作风。 持续深化“效能革命”。该局按照上级要求和群众需求,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开展服务事项快办行动,进一步精简服务事项,压缩办事时限,优化服务流程,实现打包办、提速办、简便办;全面推进“互联网+人社”政务服务,逐步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智慧人社”服务模式,统筹推进人社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动跨业务、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一网一门一次”办理。 积极推进“三结合三打造”。该局将作风建设与推进业务工作相结合,与机关党的建设相结合,与全国文明单位创建相结合,从强化干部管理、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文明形象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动真格,全面夯实各项基层基础,努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通、本领高强、作风扎实”的人社干部队伍,打造“优质、便捷、高效、廉洁”的人社服务品牌,打造“作风硬、服务优、形象好、纪律严、效能高”的人社机关形象。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如今的崤函大地,万象井然。市人社局正铆足干劲稳就业、提效能、促发展,助力我市焕发勃勃生机,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阔步前行。 ( 编辑:cll ) |
疫情考验显本色 栉风沐雨勇担当
——三门峡市人社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纪实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5-19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