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2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探察“中国好苹果”成长之路

三门峡的苹果“红”了!

文\本报记者 柴锦玉 纪雨童 图\本报记者 杜杰
来源: 发布日期:2023-12-07   打印

  现代化苹果生产基地

  苹果丰收季

  自动化分拣车间

  传统果园苹果采摘

  数字化果品检测线

  数字乡村信息中心

  灵宝市焦村镇苹果发源地

  人工检测果品质量

  苹果醋等产品展示

  提起世界最佳苹果生产带,就不能不提三门峡;提起中国最优质苹果,就不能不提三门峡苹果。特色兴业、乡土铸魂,百年躬耕传承,出彩时代新卷,三门峡百年“苹果地理地图”蕴藏着“土里生金”的百年密码。

  苹果红了!

  一颗脆香爽甜的苹果的命运“交响曲”,得从“北纬35度”生长200多天,霜降前C位“出道”说起。经过洗礼,它们从山岭田野走进千家万户,带着“三门峡苹果”的城市名片,甚至搭上“一带一路”班列,开始长途“旅行”。

  北纬35度是世界公认的最佳苹果生产带,中国最优质的苹果产业带绵延其中。走进崤函腹地,拥有百年悠久历史的三门峡苹果就在这条产业带上。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那一年,中国北方小镇灵宝焦村,年轻的实业家李工生带着200棵苹果树苗,从山东烟台归来,在家乡种下第一棵苹果树。

  此后,苹果自这里起源,植遍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在北纬35度绵延西去,形成中国版图上一个绿色的“聚宝盆”和中国“果仓”。这一中国苹果四大产区之一,苹果年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52%,而三门峡苹果产量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七位、全省第一位,闻名遐迩,远销世界。

  百年绽放、百年历程,苹果产业已成为三门峡市农村受益面最大、农民增收最稳定、农业增效最具潜力的特色支柱产业。面向未来,三门峡苹果产业挑起现代农业的“金扁担”,奏响乡村振兴新时代交响曲。

  百年时光,见证一个时代的变迁与更迭、见证一个产业的前世今生。

  三门峡苹果以灵宝为主产区,“小苹果”撬动“大产业”的传奇故事,要从灵宝市焦村镇说起。这里是中国优质苹果基地百强乡镇。

  暖阳映照,李工生纪念馆沐浴着光亮。以高山果业5G智慧果园为龙头,焦村镇全长13公里的“四园一带”万余亩现代果园进入盛果期,与灵宝市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相望相牵,形成产销一体的现代化全产业链条。

  100多年前,“苹果之父”李工生胸怀实业救国、带领乡亲发家致富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回到家乡试种推广苹果。灵宝苹果从这里深深扎根,发展壮大、影响深远。

  灵宝苹果先后被引进到山西芮城、陕西洛川,发展到大西北。20世纪90年代,灵宝苹果总产量达到15万吨,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区。

  1985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到灵宝视察,挥笔题词:“发展苹果和大枣,家家富裕生活好”。1996年11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题词赞誉“灵宝苹果甲天下”。

  但历经20多年的快速发展,灵宝苹果栽植面积从10万亩扩大到50万亩,从鲜果上市、果汁出口到大量滞销、群众砍树,一个产业的发展一度跌入低谷。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07年,中央农业工作会议释放利好消息,三门峡市抢抓机遇,打造特色农业强市,把发展苹果产业放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产业提升、装备升级、科技支撑、融合发展,打造拥有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苹果产业迎来一个全新的转型发展期,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驶向了一个新的春天。

  目前,灵宝苹果栽植面积已达90万亩,年产量14亿公斤。这里还是全国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富硒苹果之乡,灵宝苹果先后荣获中华名果、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称号,并走出国门,远销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纳入2021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荣获“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称号,全省唯一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2023年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名列全国县级水果品牌价值第一位,成为三门峡一张亮丽的“金名片”。

  以灵宝苹果带动辐射,近年,三门峡市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40万亩,年产量21.27亿公斤,产值74.14亿元。这些苹果以直径8厘米计,排列起来可绕地球赤道四五十圈。苹果产业成为三门峡特色农业的第一支柱产业,乡村振兴的“金果果”。

  仰望李工生塑像,它像深深扎根在这方土地上的一座丰碑,书写着三门峡苹果“从无到有”“土里生金”的百年密码,书写着科技引领未来,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的新传奇。

  秋收季,三门峡千里沃野,与千姿百态的山岭丘壑融为一体、满山满园挂满枝头的红富士苹果,露出耀眼的色彩,散发诱人的果香。

  它们“居”于海拔800米至1200米以上,以“官道口—寺河山—二仙坡”为代表的百里“黄金苹果产业带”,因气候适宜、水汽充足、昼夜温差大,富含锌、硒而色泽鲜艳、品质优良、口味极佳。

  寺河山的秋天,是一年中最热烈的季节。

  高高山上高高挂,层“楼”高处层层果。在灵宝高山天然果品有限公司5000亩现代矮砧密植果园里,苹果开启了“后现代”的新生活。一排排果树整齐划一,向上而生,规模化、标准化等现代管理模式,让果子色泽更鲜艳、个头饱满均匀,一个个住着“高”楼、沐着光,芳香四溢。

  三门峡苹果看灵宝,灵宝苹果必看寺河山苹果小镇。这里被誉为全国优质苹果外销基地之一,国家无公害苹果示范基地。1956年,焦村镇的苹果来到山顶“安居”,300亩国营园艺场被誉为“亚洲第一高山果园”。

  从第一棵苹果树栽上寺河山,到20世纪90年代成为河南省农业战线一面红旗;从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到建设苹果小镇,从连续举办“中国·灵宝苹果花节”、中国农民丰收节到建设苹果文化展览馆;从传统老果园到智慧果园、十里绿色长廊研学基地,来一次时光穿越……寺河乡拉长苹果产业链条,坚持三产融合发展,新技术研发没断过,新品种及时改良,产量稳、质量好,苹果产业跨入全新发展时代,托起乡村振兴的“双翼”。

  寺河山吸引全省各地旅游专列前来赏花、采摘苹果、休闲度假,成为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旅游目的地和网红打卡地,也是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河南省苹果特色的绿色小镇。

  卖客户、卖线上,田间连着车间,果子下山走进灵宝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高山果业的自动化分拣车间内,苹果铺满几条生产线,经过检测、分类各归其位、入库冷藏,春节前将迎来销售旺季,走向大市场、大世界。

  灵宝的苹果产业已走向了高端化、规模化,以高山果业、永辉果业等企业为龙头,以城东产业园冷链物流储藏基地为核心,灵宝市建成冷藏库216座、贮藏能力达22万吨,引进4.0苹果分拣线;建成鑫源果汁、源丰果胶、固泰果酒、帅华果醋等加工企业,果品加工体系日趋完善,在市场的竞争中独具魅力。

  与寺河山苹果相媲美的是大山的另一侧,卢氏县官道口果岭村现代果园的苹果,红艳艳、香喷喷,像待嫁新娘披着“红嫁衣”。

  集众家之长,取自我之道。官道口镇与陕州区二仙坡绿色果业有限公司牵手联姻,成立三门峡鑫生源绿色果业有限公司,这是一次“战略”转移,更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全产业链果品生产基地的形成,6000亩高标准有机果品基地,万吨果品冷藏库存、智能分拣线、物联网等配套设施,全国30多家门店形成销售网络;“烟富8”“维纳斯黄金”“华硕”等苹果品种与“秋月”“玉露香”等梨品种,科学搭配早中晚熟品种,联农带农效果显著,发展势头强劲,打造了三门峡农业现代化的“新样板”,也为苹果产业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在三门峡市还有“永辉”“凤凰峪”“金山”等多家企业,引跑苹果产业,走进更大的市场。

  陕州区西张村镇苹果收购市场,种植户的苹果在街头摆开“龙门阵”,有的苹果在田间地头就被全国各地来的客商收购走了,农户们随时感受着丰收喜悦。这样的场景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等地也能看到。

  规划引领,全产业链谋划融合发展,实现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三链同构”,培育龙头企业带动,集群发展,科技赋能,三门峡百里“黄金苹果产业带”上,“岭宝”牌苹果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中国名牌农产品,“二仙坡”苹果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河南省著名商标“寺河山”“岭宝”等赫赫有名。

  品牌建设提升了三门峡苹果的知名度,增强了凝聚力与扩散力,成为发展的强劲动力。

  在三门峡苹果经历百年发展,从传统的各家各户种植到百里苹果黄金产业带、现代智慧果园的规模化、现代化发展,苹果产业形成互补,也形成引领和带动,从优质商品果到大市场的“果篮子”,满足着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科技创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引领着发展未来。

  随手扫果箱上的二维码,就能打开“灵宝苹果”认证追溯与监管平台,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果品绿色生产细化99道工序,从果园到舌尖全程监管,一颗苹果的“前世今生”一目了然。

  现代农业是一种以现代化技术和方法为基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一种农业模式。一个产业要在国际大市场上占领不败之地,现代科技的加持不可或缺。

  尤其是果树种植地域性强,受气候影响大。一个新品种研发需要15年的漫长过程,而试验是否在当地适生,也需要3年至5年。

  寺河山上,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灵宝苹果实验室,是灵宝苹果试验站品种选育试验基地,有9位博士。与省精品苹果开发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灵宝工作站等5个技术创新平台,13个高科技技术示范基地等为苹果产业注入新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在陕州区,二仙坡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立苹果脱毒苗木组培繁育中心,让苹果树苗卖四方。

  2023年3月17日,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园艺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分别与灵宝市人民政府签订苹果产业深度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为我市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把论文写在田野上,把科研成果送到百姓家。

  推广运用水肥一体、果园生草、绿色防控等技术,新建苗木繁育基地、种质资源圃和品种展示园,从新西兰、荷兰引进新品种35个,储备品种100个,推广优良品种10个,早中晚熟悉品种顺应市场,结构更加合理,三门峡苹果“百花齐放、春色满园”。运用新科技,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寺河山5G苹果小镇智慧果园,建设苹果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5G未来苹果示范园,推动数字农业发展等。

  进入新时代的三门峡苹果产业,让科技与产业深入融合,引领产业创新发展,不断实现华丽转型。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果品是我国农业种植产业中的第三大产业,大有发展前途。

  作为种植的核心区,寺河山产业园享受到改革的显著红利,变化巨大。

  2020年,该乡6万亩苹果,产量1.2亿公斤,产值6.8亿元。80%的农户年收入10万元,40%的农户年收入20万元,10%的农户年收入30万元,部分农户年收入50万元到60万元,人均年收入2.1万元,为三门峡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树起新标杆、打造新样板。

  今年寺河山的苹果又迎来了丰收季,产量达到9000万公斤。

  “这里苹果口感好、甜度高,特别有名,我的客户就是冲着寺河山上的好果子来的。”来自山东烟台的客商第一次走进寺河山收购苹果,一天收购5万斤,还有更大量的需求。三门峡苹果从烟台来,多年后又卖到烟台,也算是一次带着“寻根”味道的旅行,不失为一件“美”事。果农说,现在我们有的苹果直接发货卖线上了,过去收购苹果的大货车排成长队进山,更是壮观。

  苹果收获的季节,洛阳的一家企业,也第一次把团建活动开到了果园里,两大车队员,摘果拍照,体验感满满。

  从山间走到餐桌,走向世界各地的苹果,饱含着劳作的美丽、科技的魅力和文化的韵味。这来自大山深处的美味,背后有着无数人的心血和付出。果农挑起苹果这个“金扁担”,生活走向了小康。

  寺河果农排队到银行存款上了热搜,孩子们走出大山接受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果园里涌现出一批有知识、有胆识的新农人,苹果产业也迎来了新业态、新发展。逢节假日,寺河山游客络绎不绝,民宿家家爆满,最好的民宿1天收入2万元。

  在灵宝35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聚焦苹果全产业链中心、大数据信息中心、科研推广中心、文创融合中心“四大定位”,这里2020年4月获批,随之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顺利通过验收。2020年年底,总产值78.6亿元,其中苹果产值56.2亿元,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万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2%。

  在三门峡,大大小小的苹果园星罗棋布,寺河山只是一个缩影。

  乡村发展有新动力、农民增收有新机制、乡村产业整合发展有新格局,带动各地加强产业园建设,构建各具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灵宝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已成为三门峡市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排头兵,见证三门峡苹果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驶向新的春天。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上,我市收获颇丰,斩获多个奖项。灵宝市高山天然果品有限责任公司、三门峡鑫生源绿色果业有限公司等4家果品企业与外商签约2.3亿元,我市8个金奖中,灵宝永辉、河南龙陕山果贡天下、河南凤凰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红富士苹果斩获3枚金牌。政府推动、企业发展、果农受益,搭上国际农业合作快车道,让更多三门峡苹果香飘万里,未来可期。

  时间是常量,也是奋斗者的变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优质果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成本“抬”价,以品质“提”价,以品牌“溢”价,以供求关系“定”价,做好土特产“大文章”,不断提升三门峡苹果产业的品牌竞争力、市场影响力,是发展必然趋势。

  特色兴业、乡土铸魂,百年苹果、百年精神、百年文化、百年传承,依托百万亩苹果基地,进一步抓好特色特质、龙头引领、品牌塑造,打造北纬35度特色农业黄金带、沿黄特色水果产业带,走向现代化的百年苹果产业,将围绕全市“13561”工作布局,在做好“农”篇文章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三门峡实践的新征程中,行稳致远。

  三门峡的苹果“红”了!苹果产业发展驭风而行,向明天、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