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0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伏牛 > 正文

铁匠铺

□王静华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1-04   打印

  “叮当、叮当……”这是老家铁匠铺打铁的声音,这声音我听了几十年,再熟悉不过。因为大哥虎子就是一个铁匠,他整日在小镇的打铁铺子里劳作着,一锤一锤地敲打着各种农具,然后出售给乡亲们。

  老家是在远离卢氏县城的兰草村。56岁的虎子大哥长得高大健硕,浓眉大眼。他从16岁开始学习打铁,至今已有40年了。

  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三家铁匠铺,每次上街,我都看到铁匠铺里冒着火花叮叮当当打铁的情形,好不热闹。20世纪80年代末,虎子哥高中毕业,画得一手好画。年轻那会儿,他怀揣着很多梦想,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最终还是选择跟着大伯学打铁,维持一家四代人的生计。那时农村在家务农的多,农耕用具需求量大,农具无非就是镰刀、斧头、锄头、镢头、犁头、火钳、铁勺、铁铲等,家家都要用,损耗快,又没有工厂大量生产,只能到铁匠铺去买,打铁生意红火一时。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东西的需求量已经骤减,但在老家的小镇上,王家铁匠铺一直保留着。

  “打铁不是盲目抡锤,需要技巧。用炭火加热多久、锻打多久、打成什么形状等都是学问。如果没有‘肯钻’的精神,是做不好这项工作的。”虎子哥说。

  打好一件铁具要经过选料、烧料、锻打、定型、淬火、回火、抛光、打磨等8道工序,而且每道工序都环环相扣,丝毫不能马虎。选料是打铁的第一步。要选择有一定韧性且能承受一定高温的铁料。这主要依靠匠人的经验,他们常常通过目测与手掂来挑选铁料。淬火是关键,要把加热好的铁器猛地浸入水中使其冷却,以增加其硬度。如果淬火的技术不过关,铁具不是容易缺口就是容易卷口,冷却的火候和时间往往决定一件铁具打得是否耐用好看。定型决定铁具的形状。锻打后的铁料逐渐褪去火红颜色和温度,此时将它再次放入火炉加热,取出再锻打,多次重复。最后再给打好的铁具抛光,使其光亮、平整。

  20世纪90年代那会儿铁匠铺子很热闹,农忙前的三个多月是最忙的时候。虎子哥每天和大伯天不亮就到铺子,晚上还要再加班。 打铁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体力,现在会这门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了。农家人常常觉得,手工打出来的农具比较结实耐用,和机械化生产出来的大有区别,所以,王家铁匠铺一直维持到现在。除了本村的人用他家的铁具,东到卢氏县城,西到陕西省的洛南县,方圆几百里的农家人也依然慕名前来……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四十年的时间里,虎子哥用双手不断地实践着打铁这门技艺,虽然需求少了,但是打铁的技艺在炉火的淬炼中越发纯熟,打铁的决心在岁月的洗礼中越发坚定。他用自己的行动和执着“守”住传统打铁技艺,诠释着“匠人匠心”的真谛。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