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7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国际档案日 一起来学习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6-07   打印

  档案,是文化记忆和传承的重要载体,一卷卷档案记录了每个时代的责任和使命。档案,是我们打开记忆之门的金钥匙,尊重档案就是尊重我们的历史,今年6月9日是第17个国际档案日,主题是“筑梦现代化 奋斗兰台人”。

  “档案”大家或许都不陌生,但你真的了解它吗?在“6·9”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档案,了解档案吧!

  一、什么是档案

  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科技等方面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二、什么是档案工作

  档案工作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三、国际档案日的由来

  1948年6月9日至11日,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召开了一场专家会议,来自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档案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交流,经大家讨论决定成立国际档案理事会(ICA)。会上通过了ICA的第一份章程,章程中指出,世界各国的档案工作者应共同努力“为了全人类”保护好档案,开展鉴定并提供利用;档案和文件作为全世界共享的遗产和全人类一样具有同一性。2007年11月,为了庆祝2008年6月9日国际档案理事会成立60周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全体成员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年度全体会议并投票决定,将每年的6月9日定为国际档案日。

  四、中国档案名称的变化

  我国的档案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档案”一词的称谓,则是较晚才出现。档案在商代称为“册”,周代称为“中”,秦代称为“典籍”,汉魏以后称为“文书”“文案”,唐宋以后称为“文卷”“案卷”“案牍”,清代称为“档子”“档案”。

  五、档案工作者为何被称为“兰台人”

  兰台,汉代宫内的档案库房,用以收藏地图、户籍等档案及图书,由御史中丞掌管,后世称御史为兰台,并派官员充任兰台令史。东汉时,班固为兰台令史,受诏撰史,后世亦称史官为兰台。至唐高宗,改秘书省为兰台。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兰台”一词已成为用来泛指档案保管机构和档案工作的代名词,档案工作者也被称为“兰台人”。

  六、世界记忆名录里的中国风采

  世界记忆名录属于世界记忆项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与世界遗产项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立为三大遗产类旗舰项目。

  世界记忆项目中国国家委员会由国家档案局牵头负责,主要致力于开展世界记忆项目的实施推广、研究交流和宣传展示等活动。世界记忆名录根据文献遗产所涉及的地理范围和影响范围,分为国际、地区、国家三级名录。

  目前我国已有《甲骨文》《清代科举金榜》等15项档案文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四部医典》《侨批档案》等17项档案文献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彰显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

  2000年,为了进一步推动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在中国的开展,正式启动实施“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建立并评选国家级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即《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目前已组织开展5批申报工作,共有198件(组)成功入选名录。    (市档案局供稿)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