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D精品苹果的生产技术重点是要推广十项关键及实施方法。首先要购买SOD酶产品,在生长期进行喷施,第一次在坐果15天至20天每亩喷施80克,第二次在5月份套袋前每亩喷施60克……”2月14日,陕州区菜园乡南县村的50多名果农认真聆听着原陕州区农广校高级农艺师王元朝为他们讲授精品苹果生产技术。近段时间,陕州区农民学习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技术、注重科技投入现象蔚然成风,让这些科技“红娘”每天在田野乡间为“爱”奔忙。 “这是我们村组织的第二期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这期共8天,主要授课内容有病虫害防治、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盛果期和盛果后期果树修剪及苹果保鲜技术等。”南县村驻村第一书记李佩芳说。 西张村镇石原村刘立功种植了10亩苹果树,听完专家讲课后,把3亩老果树进行改造,实施密集化栽植。3年后进入盛果期,当年收入5万元。果树改造后,省工省力,产量也高,引得其他果农纷纷效仿。 西张村镇窑头村青年曹建兵,创办了河南龙陕山果贡天下农业公司后,积极引领本村和周边村果农大力发展苹果产业。今年2月13日至15日,他先后奔波于新乡辉县和商丘夏邑、民权等地,进行观摩学习。“通过参加这次郑州大学乡村振兴头雁人才培训,我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首先提高苹果品质,帮助社员把优质果推向高端市场,提高产值、增加收入。其次做好一、二、三产业链延伸,力争5年至8年完成全镇果农种植的5万亩苹果统一化、规模化、品牌化 。”曹建兵信心满满。 不负春季好时光,推广科技服务忙。2022年,陕州区开展“千名干部进农村”活动,该区园艺中心累计下乡30次,培训果农2000余人次;2022年4月,自“党员干部送课到基层”活动开展以来,送课8次,累计培训果农300余人次;自“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培训果农200余人次。 观音堂镇陈营村菜农王卫林,2022年冬季种植了大棚西葫芦,因底肥不足,导致后期菜苗肥力不够,长出来的西葫芦末端尖细,影响销售,卖不出去。王卫林就下狠心拔掉大棚里的菜苗,从邻村养牛场拉回20吨牛粪,进行重新种植,并聘请一名技术员坐镇指导。该村近期斥资9万元,对以前建的20个蔬菜大棚进行提质改造,进而来提升蔬菜质量,更好地保障群众种植的蔬菜早上市、早见效。 2022年3月,河南鑫海绿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观音堂镇段岩村建立基地,试验推广小麦“超越一号”,同时还种植羊肚菌、灵芝等特色作物,引领群众发展产业,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008年一直种植中药材的观音堂镇君王村,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烟薯25、哈密、淀粉薯、商薯19、晋薯26等优良商品薯400余亩,狠抓脱毒苗购置、合理施肥和大垄双行栽植等关键技术环节,亩产量达到7000斤,收入在6000元至7000元。 “我们从起垄、盖膜、滴管、施肥、地下害虫防治,都是专用机械一次性完成,省工、省力。我们村61岁的马金章,一个人去年种了40亩红薯,不慌不忙。”观音堂镇君王村党支部书记张小五说。 “我们种这6000亩红高粱,一是特别注重精选品种,用原种投资14万元。二是精耕细作,全部是机械化操作,斥资150万元购置配套清粮烘干机等机械。三是购买化肥2800吨投资108万元。干啥都要讲科学,科技投资不能少。”三门峡市黔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陶建民说。 近年来,陕州区高度重视科技兴农,把具备一定规模和带动性的农业园区和基地积极引导申报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基地。目前,全区有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星创天地2家、市级星创天地6家、市级科技园区2家、市级科技示范基地16家。其中,2022年新申报市级科技创新示范基地1家、市级科技攻关项目1家、市级星创天地1家。同时,也就地培养了一大批实用乡土科技人才。 (肖伟 昝运峡) |
陕州区:科技“红娘”为“爱”奔忙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2-24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