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5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区新闻 > 灵宝 > 正文

灵宝市教体局:聚焦“五育”融合 推动全面发展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5-16 作者:文/薜德玉 图/郭腾飞  打印

  2023年11月2日,灵宝市教体局举行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2024年3月26日,河南省科技厅宣讲人员到灵宝市第六小学开展科普志愿服务进校园活动。

  2024年1月19日,灵宝市教体局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素质类课程评价监测工作。

  2023年10月19日,灵宝市2023年“出彩河南人”楷模发布厅进校园思政课活动在灵宝市第三初级中学举行。

  淡阳初夏,温暖的阳光滋养着万物。近段时间,在灵宝市各中小学农耕基地里,孩子们正手持铁锹,认真地松土、浇水、除草、施肥,共同呵护着亲手种下的植物……

  近年来,乘着“双减”改革东风,灵宝市教体局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五育”融合新模式,努力构建区域特色“五育”融合育人体系,推动灵宝教育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迈进,先后被命名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河南省“五育”并举实验区、河南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等。

  聚焦以德铸魂

  突出德育融合实效

  德育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直接关系着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灵宝市教体局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德育工作总体要求,构建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并将德育融入各类学科和学生实践活动,拓展德育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又是一年开学季,观看了‘豫践青春,我是主角’开学第一课,令我受益匪浅。跟着镜头走进河南振宇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听着革命先辈为新中国浴血奋战的动人故事,我仿佛穿越到那个年代,感受到革命战士的勇敢与坚韧。这些宝贵的精神力量让我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时不再畏首畏尾。” 2024年春季,灵宝市第一初级中学八(4)班学生马伊涵看完开学第一课颇为感慨。

  2024年春季开学第一课,灵宝市教体局以当地河南振宇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向学生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的发展史,着重感受党在发展中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其中浓墨重彩地介绍了灵宝市抗日名将王剑岳的故事,让学生们再次触摸中华民族勇敢向前、开拓进取的铿锵脉动,鼓舞青年学子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2024年3月,学雷锋活动月期间,该市函谷关镇中心小学的少先队员到敬老院为老人整理房间、表演节目;走进社区街道,打扫卫生、捡拾垃圾、清理橱窗;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带动家人一起弘扬、践行雷锋精神。

  作为一所雷锋学校,该校发挥“老子著经地”文化资源优势,聚焦“弘扬雷锋精神,争做美德少年”主题,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推动雷锋精神与《道德经》文化深度融合。将雷锋精神“时刻帮助人民,雪中送炭”的内涵与《道德经》“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有机融合。强化学生养成教育,以“尊老爱幼”“课堂礼仪”“仪态仪表”“交往礼仪”“集会礼仪”等文明礼仪为主题,每月开展一次养成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日常小事中学会做人,在做人中学会求知。此外,该校还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美德少年”,激励学生比学赶超,形成“人人争做雷锋式的好少年”良好风气。

  同时,灵宝市教体局还深度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等学科课堂之中,使学生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聚焦以智启学

  提高智育融合水平

  在学科融合中,该市更加注重围绕学生生活经验的探究性和活动性主题,展开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倡导教师多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方式,重视情景教学,让学生敢思、敢问、敢做,充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没想到,平时被我们忽视的小蚂蚁原来这么厉害!”“你知道吗,这世界上竟然还有薯条椅子、水果椅子、梦幻椅子……”近日,灵宝市第三小学校园里热闹非凡,刚刚上完光影课程的学生们兴奋地讨论着。

  新学期开学以来,该校学生分年级分学科进行“光影五色课程”学习,内容涉及文学、科学、艺术等方面。丰富精彩的光影课程,拓宽了孩子的知识视野,激发了科学探索兴趣,受到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据介绍,随着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平台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专业化、规范化、精品化的服务。作为河南省第四批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该校及时组织团队,对平台海量的资源进行筛选整合,构建以“教育视界光影童行”为主题的五色光影课程体系:红色德育课程、蓝色科学课程、绿色健康课程、银色艺术课程、金色劳动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健素养、艺美素养、实践素养。

  “效果真好!我组织学生观看“奇妙的博物馆”课程,视频采用3D放映,全方位展现,让人身临其境,甚至比去实地参观还要细致全面。”该校老师何皎洁介绍说。

  在推动学科融合的基础上,灵宝市教体局还广泛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持续完善推荐书目,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该市第二小学作为河南省级“书香校园”,着力打造“阅读悦心”特色品牌,强力构建“全员阅读、全科阅读、阅读进课程、阅读全考核”大阅读体系,助推师生素养提升新高度,让广大师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习惯自然养成。

  “我的挑战成功啦!”在该市第六小学开展的第五届科技活动节上,学生们钻研试验,挑战自我。此次科技节,该校精心设计了3个项目16个赛事活动,近百名学生投入机器人搭建、AI编程、无人机障碍赛、机器人工程与设计的活动中,不仅了解了机器人的基本组成、传感器的作用,还学会用编程算法解决问题,充分感受高科技的魅力。

  聚焦以“体”健身

  强化体育融合育人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

  在整体推进中,灵宝市教体局要求全市各学校认真上好体育课,开展好每天两个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将体育蕴含的意志品格、坚忍耐力、团队合作等核心素养融入各类学科及活动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以体育人效果。

  “我一分钟跳了139下,超过夏校长啦!”该市第一小学每两周一次的“校长挑战赛”上,小擂主激动地高喊着并与校长合影留念。

  新学期,该校“校长挑战赛”有序进行,主要以跳绳为主,有竞速跳、花样跳、跳大绳等内容,让学生在提升运动能力的基础上,极大增强运动的热情和动力,全校运动氛围格外浓烈。

  “之所以设置‘校长挑战赛’,就是想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超越自我、强身健体的好氛围。学生们一个个比学赶超,以超越同伴、超越校长为目标,不断练习、不断挑战,在增强体质的同时,练就了顽强的毅力。”作为第二批河南省“五育”并举实验学校,该校校长夏骥对学生的不断进步给予极大的肯定和鼓励。

  无独有偶,该市城关镇建设小学结合校情实际,常态化开展“跳绳吉尼斯”活动。通过每天10个1分钟跳绳,每月一次吉尼斯跳绳挑战赛,每期一次班级特色考核,每年一届体艺节,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创新精神,磨砺意志,让校园充满昂扬之气。

  特别是该校的炫彩跳绳因独具特色、充满活力,先后被“学习强国”平台等新媒体报道。

  “作为一所校舍有限、生源有限的小规模学校,我们基于近年来跳绳项目的创意和成效,正在申报国家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着力打造小而优、小而特的品牌学校。”该校校长赵学森这样规划学校的发展方向。

  早在2016年就被遴选为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的城关镇中心小学,以足球为载体,积极与校内外足球学校、足球俱乐部开展交流活动,多次在三门峡市、灵宝市青少年足球赛事中取得佳绩。

  该校将足球教育作为学校特色课程进行教学,在体育课上加大足球教学比例。通过以“玩足球、画足球、讲足球、赛足球”为主要形式的“校园足球文化节”活动来宣传足球知识,普及足球活动。把足球基本动作编成课间足球操,做到“人人会踢足球,班班组建足球队”,每学期举办一次的“校长杯”校园足球联赛点燃孩子们的热情,每年一届精彩纷呈的足球校园文化节,促进学生们凝聚团队合力、增强配合协作意识,每个孩子都能在激情比拼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落子金城下,问道函谷关。2024年1月3日,著名围棋国手曹大元、杨晖夫妇应邀到该市指导围棋教育工作,为该市第二小学“大师围棋教育基地”揭牌,并到“全国围棋特色学校”第六小学参观指导。

  近年来,灵宝市加强围棋项目在校园中的普及和推广,组织开展了“围棋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在设置围棋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开展丰富活动、打造特色校园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并成功举办了三届少儿围棋公开赛。

  在体育融合育人进程中,该市第二小学荣膺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和全国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第一小学等13所学校荣膺国家级足球特色校,灵宝一高、焦村一中荣膺全国校园冰雪运动特色校。全市中小学生在各项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磨炼意志。

  聚焦以美育心

  增强美育融合熏陶

  美育是心灵的教育、灵魂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和幸福的教育。灵宝市教体局将美育纳入课程体系建设,融入课堂,覆盖全学科,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丰富资源,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

  “参加义写春联活动,让我平时在课堂上的书法练习得到实践锻炼。看到那么多群众喜欢我写的字,我感到很自豪、很骄傲!”回忆起年前的义写春联活动,该市第三实验小学学生张妙涵仍然意犹未尽。

  该校以书法教育为办学特色,通过20余年的努力践行,达到了“以字立德、以字启智、以字修身、以字益美”的良好育人效果,被评为河南省书法教育示范校。该校师生“义写春联 回馈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已经举办了19届。师生每年年底走上街头,志愿写春联,既促进书法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也对全校师生书艺成果进行了一次检验,还增强了学生积极参加公益事业和服务社会的良好意识,也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同时,该校坚持每学期举行一次“我为学校写校牌”大赛,每届都评出一名“小书法家”,将其作品制成校牌悬挂在学校门口,期末举行卸牌仪式,并存入学校陈列室永久收藏。这种满满的仪式感让学生们更有动力去学习和进步。此外,对学生来说,书写“校牌”不仅承载着对母校的情感,增强归属感,还让学校变得更加温馨美好。

  墨韵丹青是该市豫灵镇第一小学“写美教育”校本课程之一。近年来,为充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办适合农村孩子的优质教育,该校立足实际情况,以“写美教育”为主题开发了墨韵丹青、少年诗社、墨轩书法等系列课程,涵养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目前仅墨韵丹青这一校本课程带动200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实现学校师生全覆盖。

  “画得真好,再也不用送孩子去校外美术班了,还为家里省去了一笔开支。”“我家孩子在高中美术也是佼佼者,这都是在豫灵一小打的好基础……”该校艺术节上,家长参观时纷纷感叹。

  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该校采用国画与二十四节气、《道德经》、唐诗宋词相融合,学生作品《画说〈道德经〉》《图说二十四节气》等多幅作品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发表。学校也获得“河南省一校一品特色示范校”“灵宝市特色品牌学校”等荣誉。

  “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3月17日,该市第四小学音乐舞蹈社团的孩子们载歌载舞,以手势舞展演“二十四节气歌之春分”。通过吟咏二十四节气歌,让大家了解节气知识,感受传统文化里的中国智慧。一年来,该校已编完二十四节气歌手势舞24场,全部在“学习强国”平台展播。

  在全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评选中,100余所学校开设社团1800余个,如舞蹈、剪纸、书法、陶艺、蜡染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项艺术技能。通过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展示美育成果,陶冶学生情操。全市学校“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美育格局已然形成。

  今年3月21至22日,全省中小学书法学科教研员培训会在该市第六小学举行,全省各市、县书法教研员以及书法教育实验学校校长等220余人参加培训会,促进书法教研员及书法教师专业成长,推动书法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目前,该市共创建省级书法示范校1所、省级书法实验校18所。

  聚焦以劳树德

  加强劳动融合教育

  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具身参与的实践方式,体现出价值引导、知识运用、智力投入、情感渗透、审美赋予等综合多元的因素,内在蕴含了五育融合的内容。灵宝市教体局在具体实施中,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研学旅行、校园文化建设、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月19日,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河南省首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拟认定名单,灵宝市第四实验小学劳动教育基地上榜。

  最引人注目的是,该校在劳动课程的校本化方面,依托相邻阳平镇黄帝陵的历史文化优势,着力构建“6+8”课堂,形成全方位、立体化、针对性强的劳动教育价值体系。

  “6”指“黄帝文化六大田园”课堂,即花园、果园、菜园、松苑、竹苑、梅苑。学生在“六大田园”里开展班级承包“自留地”、认养花木、果蔬种植等活动,种植时令花卉、果蔬,如春季种黄瓜、辣椒、圣女果等,秋季种植小麦、菠菜、油菜等。校园里的百花、百草、百树、百果、百菜全部认养到班级、学生、家长及教职工,在校内就能亲身经历植物从种到收再到售卖、做成食品的全过程,在和植物共生长中学习劳动技能,明白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养成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

  “8”指“黄帝文化八大工坊”课堂,即版艺、陶艺、木艺、纸艺、布艺、书艺、彩艺、智艺,每个工坊配备一名专业教师作为坊主,两名教师作为助教。社团活动及课后服务时间,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在劳动实践教室进行职业体验。

  该校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巧妙地解决了学科课程与劳育课程“两张皮”的问题。学生在语文教师指导下赏经典楹联、讲黄帝故事,把自己动手实践、观察体验的内容写成作文,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在数学教师引领下规划劳动场地,设计方案,将所学数学知识与规划建设相结合。学生在音乐教师指导下学唱劳动歌曲,吟诵劳动诗词,在劳动生活中增强了节奏感和音调美感。通过学科知识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让劳动最光荣的观念深入学生心田。

  在川口乡第一初级中学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药苑”里,开辟有解表类、清热类、祛湿类等中草药种植区域,交替种植有丹参、黄芪、党参、黄芩、芍药、白术、桔梗等50余种中草药。设置中草药文化墙,各类中草药的种植知识、功效作用,中医的发展历程,古代十大中医生平简介等一应俱全。学生在深度体验中草药种植技术的基础上,既能感受浇水、施肥、除草、收获等劳动过程中的艰辛与智慧,还增进了学生对传统中草药的了解,实现了“农耕体验、中医传承、美化校园”的多重效益。

  “我的果盘作品名为《相约冬季》,选取家乡特产苹果,做成一对有爱的天鹅造型,以黄瓜做成波浪花边,寓意万千景色,不敌家乡一隅;食味人间,难忘寺河苹果;百鸟呈祥,唯有天鹅高贵……”

  2023年10月,在河南省首届劳动教育教师素养大赛上,西阎乡第一初级中学张欠茹老师以独具匠心的创意和精湛娴熟的技法获初中组一等奖和最佳教学风采奖、最佳工坊案例奖、最佳劳动技能奖,其本人也因出色的劳动教育教学能力和乡村中学一线教学实践经验,成为《河南省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编委之一。

  2023年4月7日至8日,三门峡市劳动教育论坛暨2023年劳动教育宣传周启动仪式在灵宝市举行。该市劳动教育工作经验先后四次在全省会议上分享,区域劳动教育案例荣获河南省一等奖。该市第二实验小学、第四实验小学、西阎乡第一初级中学、五亩乡中心小学等19所学校被命名为河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聚焦评价导向

  促进“五育”深度融合

  嗒嗒嗒……

  2024年1月19日,在灵宝市五亩乡第一初级中学微机室内,来自周边的朱阳镇、苏村乡的被监测学生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信息技术学科上机操作测试。

  这是该市对义务教育学校素质类课程开展“五育”融合育人质量监测的一次创新尝试。对包括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科学(生物)、信息技术、劳动在内的6门素质类学科课程,采取集中监测的办法,监测年级为局直小学和各乡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全市初中七年级,按比例随机抽取学生。根据学校地理位置、办学条件,按照就近划片、相对集中原则,在全市设立9个集中监测点,参与学校48所、学生2740人。

  此次监测内容全部来源于课本,美术监测基础知识、硬笔书法和绘画,音乐监测基础知识、听力、唱歌,四年级科学实验从“运动与能量、不一样的岩石、乒乓球复原了、水去哪儿了、我们需要呼吸”中五选一,七年级生物学科设置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装片、观察菜豆种子结构两个实验。信息技术在线监测,从题库中随机抽题测试。体育与健康监测分别为四年级1分钟跳绳、50米跑,七年级1分钟跳绳、立定跳远。

  特别是四年级劳动监测项目床铺整理,要求床单、被套正反面准确,表面平整光滑。被子在被套内四角到位,饱满平展。枕套四角到位,枕套沿无褶皱,自然下垂。被子叠放整齐平滑无褶皱,厚度匀称、棱角分明,床铺整体整洁美观、无褶皱。这无疑是对学生日常劳动技能和良好劳动习惯的一次严格检验和巩固提升。

  七年级劳动监测项目传统工艺制作纸塑玫瑰花,要求能在规定时间内4人一组合作完成一件有创意的纸塑玫瑰作品,制作工艺精细、造型优美、作品有特色。在制作过程中,能安全规范使用劳动工具,爱护劳动物品,操作技能熟练。操作完成后能做到规范整理器材,垃圾收集归位,养成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团队成员做到合理分工、人人参与。每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劳动技能、劳动习惯以及团队合作等劳动素养的成效。

  “抓评价导向,开展‘五育’教育质量监测,引导学校全面开好课程,提升教师素质,有效解决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重智’‘轻德’‘疏劳’等问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于实施‘五育’并举融合发展、深化‘双减’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该市教体局副局长何赞朝表示。

  该市通过义务教育学校素质类课程评价改革,进一步运用好监测结果,让全市中小学找到一把“尺子”——评价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的标准;摸准自己的“位子”——在全市的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相对位置;寻找到突破的“口子”——明白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为改进提升教育质量、推进“五育”并举深度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科学依据。

  “五育融合首先是一种价值理念的融合,这是贯穿学校整个育人过程的灵魂和主线,为师生的共同发展提供目标导向、价值引领和行动准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五育’并举、深化‘五育’融合,相互发力,相辅相成,共同赋能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该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段建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