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1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文峪花事

□刘汇渊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4-19   打印

  通常情况下,一个地方(特别是县、乡层面)名字的由来都是有一些说法的,卢氏县文峪乡的得名自然也不例外,且来头更大。

  根据老人们的口口相传,说是孔子曾在这里设堂讲学,后人建文庙以作纪念,是以便有了这个称谓。支撑这个结论的理由有两条:一是《今本竹书纪年》关于“孔子适周,遂西穷洛源至卢。故文峪有燕居堂、沙窝川有传道堂,春秋丁祭”的记载;二是新中国成立前乃至更早时期文峪乡叫燕居镇,它出自《论语·述而》中“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一语。把二者结合起来看,大约可以断定孔子不但在这里停留过,同时应该过得还比较惬意。

  孔子爱花,尤其爱兰花,诸如“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都是出自这位大思想家之口。我很怀疑这些话的产生与其在文峪的驻留大有关系,因为他周游列国时所到的地方大多不是兰花的原产地。而综合地理环境、栽培历史与种质资源等各种要素,卢氏蕙兰在全国都是数得着的。拐了几道弯,终于连上文峪的花事了,那我们就静下心细细品味一下吧!

  文峪既有产兰养兰的传统,近些年更是把县内外的许多好品种搜集起来,建立起了规模化规范化的繁育基地。走进基地,但见阳光大棚中一苗苗兰花各具风姿,迸发着蓬勃的生机。兰花习惯上被分作“花草”和“艺草”,顾名思义,“花草”以观赏开花为主,重在赏花闻香。孔子说兰有“王者之香”,指的便是这一类。“艺草”以观赏叶子为主,重在赏叶观姿。苏轼有“春兰如美人”的诗句,虽稍觉唐突但也很形象地概括了其主要特征。这两个种类文峪都有且精品屡现,朋友们尽可前往和它们来一次亲密接触。

  兰花被称作“花中君子”,芍药则被称作“花中皇后”,二者同为中国传统的爱情之花。文峪的芍药集中在屯军岭上,有几百亩之多,暮春时节灿然开放,在高山之上造就出一片绚烂的花海。那硕大的花朵鲜艳夺目、婀娜的姿态光彩照人,让人一见便忍不住想高歌一曲。芍药还有一个雅号叫“花相”,是对比着“花王”牡丹取的,其实也是“亚军”的意思,由此可知其在花界地位也是极高的。吟诵着北宋哲学家邵雍“一声啼鴂画楼东,魏紫姚黄扫地空。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的诗句来文峪赏芍药,亦是一大快事。

  芍药根入药为白芍,因其药性得了中药界“美白仙子”的称号;连翘壳也是一味中药材,叫作青翘,向有“解毒之王”的美誉,两者配伍能发挥很好的功效。文峪的连翘以望家山上的最为壮观,这里与屯军岭遥遥相对,也以另外一种风貌吸引着远来的游客。每年春风一起,一夜之间,望家山的沟沟坎坎就被黄灿灿的连翘花覆满了;此时绿意尚浅,天地间一时被一种颜色占据,千山染金如画屏;那种因气势雄阔而产生的震撼,让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古人所谓的“千步连翘不染尘,降香懒画蛾眉春”,放在这里实在有点小家子气了。

  当连翘在山坡上恣意烂漫的时候,山沟里则早已是樱花的舞台了。文峪的樱桃种植已很有些时候,也很有些名气了,红石谷、吴家沟等地就是其中的代表。看那满树缤纷的樱花遮天蔽日,把一条条沟都妆成了“瑞雪”覆盖下的童话世界。再想一想在不远的将来,就有甜美可口的樱桃作为“开春第一果”可供品尝,口中不由得就有点垂涎三尺了。至于“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何日归家洗客袍”的乡思,早已被这明媚春光消弭于无形了。

  文峪的这几场花事,其实更是发展产业、造福群众的实事。老百姓今日正在孔子所向往的“小康”路上阔步前进,至于他所憧憬的“大同”,相信也会很快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