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仰韶彩陶 资料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炎黄子孙的生息与繁衍,中华文明的滥觞与发展,农业文明的萌生与成熟,无不与黄河息息相关。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讲话,是对黄河文化的精辟阐述和对传承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的殷切嘱托。 黄河在三门峡市渑池县境内流程58.5千米。渑池作为被黄河母亲拥抱在怀中的美丽地方,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1921年,渑池县仰韶村,一个普通的小村庄,随着仰韶村遗址第一次发掘,在20世纪初名扬四海、誉满全球,成为中外学术界向往的古文化圣地。 仰韶文化的发现石破天惊,它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点燃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证实了中国存在非常发达的远古文化,推翻了中国人是从西方迁徙过来的观点,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和发展中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仰韶文化是中国分布最广、影响最深远的考古文化,是研究历史最长、成果最丰富的史前文化,是萌生、发展、繁荣、传承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一种彩陶文化,在华夏民族发展史和中华文明史中具有母体和发端的地位。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即距今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间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也就是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其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聚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仰韶文化以发达的制陶工艺为人熟知。这一时期的彩陶色彩绚丽、图案丰富、绘画手法高超娴熟,达到中国史前彩陶文化巅峰,出现了文化意义上“最早的中国”。 中国的英文是China,china就是中国的陶器。瓷器、陶瓷最初的称呼是“Chinaware”,直译为中国瓦,这个称呼就源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文化”。 仰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河故事”最绚丽的篇章,是三门峡唯一性、排他性、权威性、不可复制性和极具传播力的资源,是三门峡的一种特质、一个灵魂,也是三门峡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是我国独有的软实力。 大力加强对仰韶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工作,能够极大地充实黄河文化的内涵,强力推动黄河文化带的建设,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进一步激发家国情怀,强化同根同源的民族认同。 面对这份丰厚的文化遗产,新时代的三门峡人感受到的是责任和使命。作为三门峡人,有责任、有义务深入挖掘仰韶文化蕴含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弘扬好仰韶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卓越辉煌。 2021年,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三门峡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发来贺信。当年10月17日,新建成的仰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该园集遗址保护展示、考古体验、观光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再现了先民居住、农耕、制陶、祭祀、渔猎等场景,突出展示了仰韶村遗址考古成果的真实性,以及遗址里环境的完整性。遗址公园采用点、线结合的形式,将仰韶文化博物馆、发掘点、文化层断面、刘果水库、窑洞展示区等景点串联起来。 2020年8月,仰韶村遗址启动了第四次发掘。这次发掘有许多重大发现: ——发现了青灰色“混凝土”房屋、红褐色涂朱草茎泥墙壁等房屋建筑遗存,混凝土是目前国内所见年代最早的混凝土房屋建筑材料之一; ——发现了大型人工壕沟,反映出仰韶村遗址防御设施完备、聚落发展繁盛; ——发现了“丝绸”,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墓葬人骨土样中,检测出丝蛋白微痕迹,说明墓葬中可能存在过丝绸实物; ——发现了“美酒”,在遗址中期、晚期的小口尖瓶样品中检测出谷物发酵酒残留; ——首次发现象牙制品、玉环、玉璜、玉钺、玛瑙、彩绘陶器、碳化果核等一大批文化遗物。 仰韶村遗址第四次发掘实现了数字信息化、多学科、多技术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发掘考古工作的进步和高水平发展,全面丰富了对仰韶村遗址的了解和认识。 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没有文化的城市就没有底蕴、没有品位。回望历史,传统城市以经济较高低;纵览现在,现代城市以文化论输赢。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新时代,仰韶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将续写斑斓绚丽、璀璨夺目的新篇章;“黄河故事”将在渑池、在三门峡、在河南,表达展示得更出彩! ( 编辑:tln ) |
仰韶文化是“黄河故事”最绚丽的篇章
吴天敏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5-23 打印

- 上一条:文学不只是表达自己
- 下一条:两京锁钥古陕州 漕运文学添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