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马克跟学生互动。
课堂上,他风趣幽默、能说会道,夸张的面部表情、丰富的肢体语言时常惹得学生们哈哈大笑;课堂外,他和学生打成一片,“憨豆式”的幽默让他成为焦点。他来到中国从事外教工作10余年,传播语言的同时也收获着快乐。近日,记者在渑池高中见到了Poole Mark Anthnoy,大家都亲切地叫他马克。
因工作与渑池结缘
出生在英国曼彻斯特近郊的马克身材瘦小,棕色的眼睛和头发让他在人群中很好辨认。尽管已经在中国生活了许多年,马克却一直不太会说中国话。“汉语太难了!”马克说,平时除了工作以外,他很少有空闲时间,所以没有专门去学习汉语。
马克原是一名纺织工程师,2004年来到中国后,改行做了外教。10余年间,他辗转北京、上海、杭州等多个城市,教过多少学生,自己也数不清。来渑池之前,马克在杭州待了两年多。“大城市人多、车多,过快的生活节奏和压力让我感到厌烦。”马克告诉记者,今年3月,他在所属公司的推荐下,通过网上申请,与渑池高中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工作合同,为学生教授英语口语的相关课程。
马克告诉记者,当他第一次踏进渑池高中的大门时,整个人都惊呆了,“这里的校园太大了,学生也很多,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有机会我一定要好好欣赏渑池的美”。
因幽默获学生喜爱
虽然到渑池高中只有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在学校的帮助下,马克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节奏,反倒是学生们有点不适应。“刚来那会儿,上课时学生们都很害羞,很少有人跟我互动。”马克说,有时候自己一个人说得口干舌燥,学生们却无动于衷,遇到这种情况他也很着急,就多重复几遍,再配上丰富、搞笑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这样的教学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对此也适应得很快。
记者在马克的课堂上看到,他手舞足蹈地鼓励学生上讲台用英语作自我介绍,搞怪的表情惹得学生们阵阵大笑,欢笑声让大家都放松了心情。学生们都很踊跃,轮番上讲台向大家介绍自己,短短几十分钟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的。
“他太幽默了!上他的课很轻松,我非常喜欢这个老师。”马克的学生董立欣对这位外教很是赞赏。
该校办公室的杨川老师告诉记者,学生们常常是已经下了课,还沉浸在课堂的气氛当中,想和老师继续交流。所以,马克经常会在下课后被学生“包围”,甚至有的班级因为之前少上了一节口语课,下课后堵着他不让走。
马克的包里放着一张手绘“地图”,图上密密麻麻画着许多线路,凭借这张图,他总能准时无误地到达上课的班级。马克告诉记者,刚来那会儿,自己对学校的情况不熟悉,面对“迷宫”一样的教学楼,他经常会找不到路,有时甚至跑错了教室。后来同事帮他手绘了一张教学楼的图形,标注了他每天需要上课的班级位置,马克如获至宝,时时刻刻把它带在身上,轻而易举就找到了教室。
因喜欢想继续留下
为了让马克尽快适应在渑池高中的工作和生活,学校还为他找了一个“男保姆”——为人好、英语棒的李保民老师。相仿的年龄、相似的性格让马克和李保民很快成了好朋友,有事就帮忙,没事谈谈心。
马克告诉记者,上班的第一天,下课后想要上厕所,就问学生厕所在哪儿,手舞足蹈地问了半天,学生也没听懂,急得不行的马克找到了李保民,才算解决了问题。从那以后,只要遇到麻烦事,马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保民。
要融入一个地方,就要去接触当地的人和事。马克告诉记者,到渑池不久,他就和同事去了仰韶文化博物馆,“那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很新奇,让我很震惊”。周末有空的时候,他会经常到学校附近的商场逛一逛,买一些生活用品。“我很喜欢喝这里的啤酒,每次到超市都会买。”马克说,这里的人很诚实,每次购物付账的时候,收银员并不会因为他是外国人而骗他。
“现在我有1400个学生,他们都是我的朋友!”当记者问他在这里交了几个朋友时,马克脱口而出。现在的马克走在校园里,俨然是个“明星”,只要是上过他课的学生,都会友好地和他打招呼、开玩笑。
“这里的人很善良、诚实,我很喜欢。”虽然来渑池时间不长,马克的言语间却流露着对渑池的喜爱,“一年的合同到期后,如果有可能,我希望继续留在这里。”
( 编辑:zhr ) |
“憨豆”外教人气旺
来源:三门峡日报 发布日期:2015-04-20 作者:张朝峰 打印

- 上一条:扶人志愿者协会再添“新兵”
- 下一条:雨中观赏牡丹 游客兴致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