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8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搞好教育和养老精准扶贫暖人心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7-24 作者:本报记者 徐小龙  打印
  7月盛夏,对于家住卢氏县官坡镇碾道村的大中小学生来说,和众多城里的孩子们一样,他们也正在经历着自己的毕业季和升学季。
 
  读书、上学、开阔眼界,这是阻止贫穷代际传递的一剂良方。“今年碾道村有3个高三应届毕业生,不知道他们高考志愿报得咋样?咱得去问问娃们。”7月14日早上,该村第一书记李向朝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察看完村里一家火鸡养殖场的自来水供应情况后,又翻出了自己的工作备忘录,“你们都是大学生嘛,咱去了多多少少能有帮助。”李向朝打趣说。
 
  高三毕业生杨小青当天恰巧去了官坡镇。“高考志愿她已经报好了。这孩子一直想学医学类专业,我们也都支持她。”杨小青的妈妈说。杨小青家现在还是贫困户,除了地里种植玉米、土豆和小面积连翘,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杨小青将来学有所成是家人最大的心愿,也是脱贫致富的一条出路。
 
  2016年,碾道村共有6名大学本科在读学生。为了做到精准扶贫,卢氏县工信委拿出3000元资金,分发到这6名大学生手中,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用所学知识改变家乡的面貌。
 
  近年来,作为教育扶贫的一个重点项目,“雨露计划”有序推进,让碾道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接受职业教育的同时,享受到减免学费等优惠政策。今年18岁的王国新,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是“雨露计划”的受益者之一,曾在郑州学习汽修技术,享受了相关优惠政策。
 
  与教育扶贫一样,养老作为保障帮扶工作的最重要一环,也决定着精准扶贫的质量和效果。
 
  7月14日上午,村里的五保户刘木娃来找李向朝,让他带自己去镇上补牙。“李书记去年为刘木娃的户口问题前前后后跑了大半年。自那以后,刘木娃见了李书记,就像见了自家人。”一位姓王的村民说。
 
  刘木娃今年62岁,无儿无女。由于各种原因,去年之前,刘木娃一直没有户口,也没有身份证。这样一来,老人不仅享受不到养老、粮食补贴等优惠政策,连一年不低于4000元的五保户补助也难以申领。
 
  “脱贫这事,一户也不能剩下。”李向朝决心要为60多年没户口的刘木娃解决问题。“可时间久远,遗留问题也多。”实在没办法时,李向朝放开“胆子”,原先在市审计局工作的他直接找到了单位领导,一起分析情况,寻找解决办法。最终,刘木娃的户口问题解决了。有了户口的刘木娃办了身份证,也顺利领到了4000元补助款。
 
  村民个人的老大难问题能办好,全村的老大难问题就有了指望。如今,碾道村各个年龄段的村民都享受到了政府的政策红利,在共同致富的路上,每个人心中都多了一份浓浓的暖意。

( 编辑:李建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