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邦霞正在备课 9月10日教师节恰逢周日,一大早,胡邦霞便收到了许多学生发来的祝福信息,来不及一一回复,她像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车往学校赶去。走进空荡荡的办公室,胡邦霞翻开课本认真备课。“从教这么多年,周末加班备课早已成常态!”备课间隙,胡邦霞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用心教学用爱育人
今年52岁的胡邦霞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1986年7月,她踏上三尺讲台,一站就是30多年,其间担任班主任工作23年。
“老师不仅应该为学生们解疑释惑,更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胡邦霞说,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日常教学,她尤其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她坚持“培优、促中、转差”的方针,根据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深入谈心,适时家访,建档设卡,掌握学生基本情况,为进一步沟通教育打下基础。同时,她要求学生一周写两篇日记并上交,师生在日记中进行无声的心灵交流,一些问题随之得到解决。通过及时沟通和正确引导,胡邦霞的班里有不少“落后生”逐渐“转化”,班级整体风气也更加积极向上。
班里最需要关心的莫过于一些单亲或离异家庭的孩子。学生小马由于家庭变故,性格孤僻,成绩很差。胡邦霞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3年期间为他支付了学习费用近千元,号召全班学生关心帮助他,使他的成绩大幅提高,并最终考入省内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如今,小马已在郑州成家立业,他曾多次感慨地对胡邦霞说:“感谢您对我的教诲和帮助,请允许我称呼您‘老班妈妈’。”
敬业奉献无悔选择
采访中,胡邦霞时不时咳嗽几声,引起了记者注意。她笑笑说:“当老师,嗓子不好是职业病,没啥。”
据了解,1998年5月,正是学生们升学考试的关键时期,繁重的教学任务使胡邦霞扁桃体严重发炎。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学习,她仍坚持上课,说不出话时,就把教学重点写到黑板上,用手势与学生沟通。最终,她失声近两个月,嗓子也落下了病根。
30多年来,胡邦霞一心扑在工作上,多少次清晨到校陪伴学生早读,深夜回家伏案批改作业,使得身体不堪重负,患上肩周炎、腰肌劳损等疾病。“除了有一次家里老人去世,这么多年我没请过一天假。”胡邦霞说,病痛发作时,她总是选择晚上去医院输液,第二天又准时出现在讲台上。
胡邦霞的丈夫张邦群也是一名教师,由于工作忙,两口子在生活方面对家人倍感亏欠。“女儿小时候每年开学,都是邻居带着去学校报名,我们也很少接送。没人带时,我就把她带到课堂上,让她窝在讲桌下面自己看书。”回忆起这些,胡邦霞的眼中泛起泪光。
胡邦霞的默默付出被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届学生毕业后都和她保持联系,逢年过节总要聚一聚。她说:“用心的陪伴虽然辛苦了点,但却收获了学生们的进步,也收获了学生们的爱,我感到非常快乐和满足。”
及时充电潜心科研
“教师只有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胡邦霞说。
为了教学科研,探索正确的教育方法,胡邦霞常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各类教学书籍,观看诸多名家视频、光盘课,参加有关教改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等,从中汲取营养。渐渐地,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班级管理方法和“活泼型”教学风格,多次参与主持省级科研课题,参与编写学生用书,她撰写的70多篇论文还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
付出就会有收获。多年来,胡邦霞先后获得全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优秀中学政治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三门峡市教学名师、三门峡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等荣誉。2016年6月,她被评选为三门峡市唯一的中小学正高级教师。
“教育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我将秉承着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爱,坚守在教学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教师’的深刻含义。”胡邦霞说。
( 编辑:徐伟 ) |
“寻找崤函好教师”系列报道之二
30余年不忘初心 “老班妈妈”潜心育人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9-12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