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林下生“金蛋” 增收有“捷径”

发展林下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4-12   打印
  本报讯(记者何东升)“快看快看,上边苹果树,下边小拱棚,绿茵茵的草丛间拱出一株株尖尖的小菌头。”4月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食用菌专家和种植户在陕州区菜园乡西凡村羊肚菌基地参观时,对这种立体种植模式赞叹不已。近年,我市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促农增收的有效举措,重点培育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经营模式,全市林下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三门峡是河南省林业大市,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088.64万亩,林地面积717.93万亩,森林覆盖率50.7%,居全省第一位。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优越条件。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348.66万亩。其中,林下种植利用林地面积86.53万亩,分为林药、林菜、林菌、林粮、林苗5个类型,建成万亩以上林药基地1个,千亩以上林药基地8个,林菜基地1个,100万袋以上林下香菇基地5个。林下养殖利用林地面积33.48万亩,分为林禽、林畜、林蜂3个类型。林产品采集加工利用林地面积93.5万亩,主要包括连翘、花椒、大枣等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林地面积135.16万亩,主要以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为依托,发展旅游、康养等业态,每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以上。
  
  目前,我市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服务,实现市场化运作、产业化运营,努力把林业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卢氏县文峪乡望家山林下中药材基地、东明镇当家山林下养殖基地,渑池县天池镇林下丹参基地、辣椒基地,陕州区菜园乡林下油用牡丹基地……林下经济在崤函大地遍地开花,喜结硕果。据了解,我市林下经济呈现3个鲜明特点:一是产品种类较多。全市林下种植的中药材有连翘、丹参、柴胡、黄精、射干等,食用菌有香菇、羊肚菌、黑木耳等,蔬菜有辣椒、板栗南瓜、黄花菜等。二是生产模式成熟。各县(市、区)在培育林下经济过程中摸索出多种经营类型,这些类型门槛低、经营活、投入少、见效快、可复制推广,是当地农民增收的“捷径”。三是带动能力增强。各经营主体通过劳务用工、土地流转、产品回购、示范培训等方式,有效带动农民参与林下经济发展。
  
  林下生“金蛋”,富农又兴林。今年,我市规划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356万亩,将通过基地示范引领、打造特色品牌、强化培训指导等有效途径,多措并举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 编辑:李建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