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7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我市力争用三年时间——

建设好“90+”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8-18   打印
  本报讯 近日,我市出台《三门峡市建设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定力争用三年时间,建设好“90+”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这是我市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实践。
 
  《方案》确定示范带主要涉及灵宝市、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陕州区、经济开发区、湖滨区和渑池县沿黄区域,以紧邻黄河的16个乡镇、90个黄河干流沿岸行政村为主,选择附近具有一定示范效果的特色村连线连片,打造“90+”行政村示范带。
 
  《方案》旨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聚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聚合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子,着力育产业、促融合、树亮点、强保障,按照以村为点、串点连线、以线带面、循序渐进、全面提升的思路,奋力建设现代化特色农业发展先行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引领区、沿黄乡村基础设施优化样板区、沿黄乡村治理提升示范区等“四区融合”的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三门峡样板”。
 
  《方案》要求在空间布局上重点打造“一带四组团五类型六线路”格局。“一带”即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四组团”是指灵宝、示范区和陕州、湖滨、渑池和义马沿黄乡村振兴示范组团。“五类型”是指在示范村建设上,根据村庄发展个性化特点,重点培育产业带动型、生态示范型、商贸流通型、文化传承型、城乡融合型等五种类型特色乡村。“六线路”是指灵宝市以杨家村宋文化为中心,构建以特色产业、文化娱乐、森林休闲为主的乡村旅游线路;以东寨村为中心,构建以道德文化、休闲体验、传统文化、乡村美食、花菜苗木为主的乡村旅游线路;示范区以后地村为中心,构建以“两城四驿”休闲娱乐、民宿餐饮为主的乡村旅游线路;陕州区以城村为中心,构建涵盖地坑院、民宿、采摘、电商、古村落等的乡村旅游线路;湖滨区以黄河三门峡大坝为中心,构建以休闲采摘、生态梯田、沟域游玩、农家美食为主的乡村旅游线路;渑池县以南村乡为中心,构建以特色产业、农耕文化、仰韶酒文化、娱乐美食等为主的乡村旅游线路。     (本报记者)

( 编辑: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