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致力推进招标采购全流程电子化进程,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从依托有形场所向以电子化平台为主转变,在创新公共资源交易模式方面,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2020年,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不见面交易模式成为年度全省唯一国家科技创新成果;远程异地评标和公共资源交易融资服务平台被评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优秀案例。2021年,该中心在稳固成果的同时,不断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规范科技成果应用,提升工作效能。该中心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主动适应招标采购行业发展大势,在实践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创新技术成果,积累了丰富有益的经验做法,不断推进中心向电子化、数智化大步迈进。
多措并举、探索创新,招标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取得了可喜成绩
网上不见面开标,降低企业成本。根据市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平台建设的相关要求,2020年2月24日,该中心成功实现首次不见面开标,在2020年的疫情防控形势下,阻断病毒传递路径,确保疫情不扩散不蔓延。同时,不见面开标也节约了各交易主体的食宿、时间、交通等交易成本。目前,不见面开标工作已在该中心常态化开展。截至今年9月18日,共开展3054个不见面项目,交易金额189.11亿元。
远程异地评标规范化常态化发展。2020年3月19日,该中心组织我市开展首次远程异地评标测试工作,5月7日顺利完成省内跨地市远程异地评标项目,5月8日顺利完成跨省域远程异地评标项目,现已实现县县、市县两级,省内跨地市以及跨省全域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开展。截至今年9月18日,该中心共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258个,累计交易金额148.8亿元。
实现市县一体化。2020年3月以来,我市大力推行交易服务“一网通办”,建立全市统一的“三门峡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各县(市、区)分中心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一律纳入市级平台体系交易,各方主体只需登录同一系统,即可实现全市各地各类型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在公告发布、场地预约、开标评标、专家抽取、中标公示、保证金退还等方面的网上办理,达到“一网通办、全市通办”目的,实现全市公共资源的“网下无交易,网上全公开”。
搭建公共资源交易融资服务平台,纾困解难助推企业发展。为解除投标企业资金方面的后顾之忧,该中心主动作为,积极搭建公共资源交易融资服务平台,今年6月28日正式启动运行,打通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平台的融资服务主要包括四大类:政采贷、中标贷、权易贷和新e贷,多样的融资服务、简化的审批流程、压降的融资成本,从实效上优化营商环境,纾解中小微企业的困境。截至今年8月底,融资服务平台共为企业申请电子保函3258笔,累计金额4.26亿元;中标贷367笔,累计金额57.67亿元,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CA证书降费互认,进一步提高交易效率。按照全省统一工作部署,2020年1月21日,河南省信息化发展有限公司CA证书收费标准由900元/年降为800元/年,并且实现网上在线办理。同时,CA证书已实现全省互认,按照省公管办公共资源交易证书(CA)互认工作安排部署,该中心于2020年6月19日完成CA证书互认工作,在河南省开展业务的北京CA、华测CA、深圳CA、信安CA四家数字证书,均可在该中心开展招投标活动。
自动清标进入秒时代。2020年5月13日,湖滨区2019年中央和省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采用“自动清标”评审,系统只用了2秒钟全部完成清标。“自动清标”提高了评标效率,扩大了清标范围,减少了人为因素,提高了评审的正确性。“自动清标”的实现,提高了公共资源交易的评审效率和公正性,是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暗标评审常态化推进。经过多次测试和功能扩展,暗标评审功能于2020年4月上线运行。该中心对暗标评审进行了技术升级,让暗标更彻底。从2020年6月开始,该中心在受理项目时对符合暗标评审要求的,统一采用“暗标”方式进行评审,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公平开展。
在线生成交易见证书。该中心以实现“市县一体化、全程电子化、流程规范化、服务标准化”为目标,以平台电子化为抓手,积极探索交易见证书功能。2020年8月,三门峡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第一份统一制式电子交易见证书生成,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迎来全新的交易“身份证”。电子交易见证书的使用打通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数据跑路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交易见证书从在线生成、网上签章到自动推送的一条龙服务。
政府采购服务中心集采平台投入使用。为有效节约采购资金、降低采购负担,该中心于2020年7月20日正式上线三门峡市政府采购服务中心,集采平台于8月全面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自2020年7月23日接收第一笔业务开始至今,共开展71个采购项目,委托金额1.31亿元,实采金额1.26亿元,节约率5.1%。智能、高效、便捷的评标系统,保障了不同采购方式评标系统项目的顺利实施,有效突破了评标环节中普遍存在的评标时间长、效率低、自由裁量过大等传统难题,有效保障了采购过程的公平、公正和透明,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评标环境。
开通土地挂牌网上交易系统。2020年5月28日,“三门峡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土地挂牌网上交易系统”挂牌出让的第一宗土地成功交易,标志着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土地挂牌网上交易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为我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矿业权交易工作掀开了新的一页。自挂牌以来,全市共挂牌交易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152宗,出让收益28.31亿元。
协同联动、开放共享,利用新技术谋划提升招标采购全流程电子化水平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在招投标领域,就是要加快推进招标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开放共享,全面推动“互联网+招标采购”升级,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新模式的法制规范和制度保障,着力提升招标采购电子化交易和服务监管水平。该中心对标“十四五”规划要求,谋划未来五年中心发展规划,制定了三门峡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改革发展五年规划体系》(2021—2025)。
2021年为规范提升年。在2020年流程化改造和项目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强化智慧管理,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全面梳理和修订完善相关业务制度和内控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巩固项目建设成果,将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作为激发内生动力、管控交易风险、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措施,进一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及应用,多措并举切实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
2022年为标准引领年。以“标准化+公共资源交易”为理念,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据规范标准为龙头,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编制包括场所建设标准、流程设置标准、过程服务标准、档案管理标准在内的公共资源交易标准体系,以标准促规范,以规范提公信,努力打造“依法阳光交易、廉洁高效服务”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2023年为科技创新年。将科技创新作为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的“主动力”,5G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公共资源交易深度融合,精准梳理科技创新点,及时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巩固创新发展建设成果,实现从基础服务向智能服务、智慧服务迭代,积极融入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4年为品牌建设年。构建“互联网+招标投标+信用监管”机制,建立交易绩效评估制度,实行部门协同监管和信用监管。通过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全面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提升电子交易平台、融资服务平台品牌影响力,打响公共资源交易“三门峡品牌”。
2025年为效能提质年。通过制度、机制、体制、科技等各方面的全面完善提升,推动《公共资源进场交易目录》内项目“应进必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主体渠道效果更加明显,实现我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交易量、交易金额稳步增长,节支率、增收率不断提高,充分发挥交易平台制度性反腐作用,提升社会满意度和交易主体获得感,建成公正廉洁阳光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高地。
( 编辑:师宝华 ) |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行健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探路数智化发展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9-30 作者:本报记者 曲长青 汪潭 打印

- 上一条:把准方向破浪前行
- 下一条:市委宣传部迅速学习传达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