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7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红色文化铸矿魂 百年奋斗创辉煌

——河南能源义煤公司观音堂煤业发展纪实
来源: 发布日期:2023-10-24 作者:杨斌 张龙彬  打印

杨斌 张龙彬

  这是一座具有百年开采历史的矿井,一个早年共产党发动工人运动的基地,一个近代民族工业的先行者,一面中国煤炭工业战线高高飘扬的旗帜,历经百年仍然焕发勃勃生机,这就是以“中国第一民族煤矿”“中国最美矿山”之称而为世人所瞩目的河南能源义煤公司观音堂煤业。

  观音堂煤矿博物馆中央大厅   杨斌 摄

  这里是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活化石”,是河南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见证地,是三门峡工业发展的起步地。在长期的开采历史中,观音堂煤业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最先试行并由此推广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煤炭工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百年来,一代代观音堂煤业人传承红色基因,发扬解放思想、艰苦奋斗、敢于创新、善作善成的优良传统,坚持党的领导,紧跟时代步伐,心怀“国之大者”,以文化力激活生产力,从1905年呈领矿照规模开采,扛起振兴中华、实业报国的大旗,发展到今天安全高效且具有百年特色的现代化矿井,持续多年实现安全环保“零目标”。“平安观音堂、文化观音堂、创新观音堂、现代观音堂”的发展目标正引领着这座百年老矿赓续百年历史,再创现代辉煌。企业先后荣获全国煤炭工业先进企业、全国煤炭工业企业文化示范矿、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中国煤炭工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23年4月,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称号。

  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荣誉证书   杨斌 摄

  安全为先筑牢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思想的指引。近年来,该公司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探索完善“创新+责任”管理方法,以建设“平安观音堂”为目标,全员推行“岗位安全预想,全员风险辨识”,对全矿安全风险点进行辨识评估和分级分类,建立健全“双控”体系。领导干部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和走动式管理,对安全隐患进行蹲点督办。深入开展“学习白国周,当好班组长”“与工人交朋友、拜工人为师傅”系列活动,总结推广班长郝三祥下井带班管理工作经验,以“六好区队”和“六型班组”建设为依托,把区队、班组作为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筑牢安全风险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创新性地开展“安全大培训、千人上讲堂”,实施作业流程管理、菜单式交接班,开展岗位手指口述、岗位描述技能大赛、安全红线100条警示教育等安全活动,为安全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保持了安全生产的平稳态势。

  采煤队班长郝三祥(左一)正在培训班组职工  杨斌 摄

  党建领航文化强企

  该公司通过广泛调研,结合实际,以党建引领,文化铸魂,科学定位“文化观音堂”发展方向,全力叫响“百年观音堂煤矿精神”文化品牌,提出了“传承发扬红色基因,培育做强文化品牌,文化育人激发活力”的建设目标。

  强化政治统领。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推进党委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坚持“第一议题”学习教育制度,坚决落实省国资委、河南能源、义煤公司党委重要会议精神,抓好主题教育学习、理论教育培训和党委中心组学习、支部“三会一课”,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进基层、入人心。始终坚守政治定位,扛稳抓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在唱响“同一个河南能源,同样的使命担当”主旋律的基础上,谋划了以优质主焦煤为主业、以科技工贸和文化旅游为辅业的“一主两辅”产业布局,确立了“稳安全、稳生产、提效益”“成功创建‘百年观音堂煤矿精神’文化品牌”“资源置换和柴洼煤田的合作开发”三大目标任务,充分发挥了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党组织的政治统领力持续增强。

  庄严宣誓   杨斌 摄

  强化文化引领。以打造“百年观音堂煤矿精神”文化品牌为目标,成立工作专班,组建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队伍,邀请上级领导和行业专家进行“顶层设计”,规划了目标任务,列出了清晰的路线图、任务书。在传承百年观音堂优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升华,价值重塑,明确了“赓续百年历史,再创现代辉煌,努力打造平安观音堂、文化观音堂、创新观音堂、现代观音堂”的目标愿景,初步形成了以“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团结进取、共建共享”为企业精神,以“百年老矿、科技新矿、文化大矿、人才强矿”为企业定位,以“合作、创新、包容、共享”为价值观,以“市场化、精益化,提效率、提效益”为管理理念,以“激情工作、快乐生活”为工作理念的“百年观音堂煤矿精神”文化体系基本框架。注重培育多元文化,把文化管理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职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区队公寓楼走廊、井口餐厅、工业广场等地增设文化宣传牌板,植入百年观音堂文化元素,增添百年观音堂历史图片,讲述百年观音堂故事,让职工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和熏陶。同时,利用矿内观音堂煤矿博物馆、民生煤矿旧址、毛泽东塑像等文化阵地,长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播红色基因,厚植文化底蕴,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民生煤矿旧址2016年被授予“河南省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民生煤矿旧址连同观音堂煤矿博物馆、毛泽东塑像先后被三门峡市、义马市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2022年7月,被义煤集团授予“义煤集团党员学习教育基地”,2023年4月,被中共义马市委党校授予“中共义马市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2023年7月,“百年观音堂煤矿”入选“河南省省级工业遗产”,“百年观音堂·民生1905”被中国煤炭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授予“全国煤炭红色教育基地”,现已成为豫陕晋地区党史学习教育打卡地。

  改革创新激发活力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百年老矿紧跟煤炭工业的发展步伐,积极更新思想观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不甘落后、自我加压,与时俱进,敢于付出更多的努力。按照国家“四化”矿井建设和“一优三减”工作要求,积极运用新工艺、新技术,以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双轮驱动,着力打造“创新观音堂”。矿井于2020年进入综采综掘“新时代”,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100%。五年来累计获得11项国家发明专利,310项公司级科技创新项目及五小成果,为安全高效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综采工作面   杨斌 摄

  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观音堂煤业积极开展安全高效矿井创建工作,强化装备技术支撑和系统优化,因地制宜推进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倾力建设“现代观音堂”,完善了自动排水系统和电力监控系统,实现了泵房、变电所的无人值守,积极扩修改造用于行人和运料的副四号胶带斜井,安装了皮带集中控制系统,有效解决了矿井提升运输系统设计能力不足、主井提升运输能力差的瓶颈问题。聚焦管理创新,确立了党组织在治理体系中的法定地位,厘清了权责边界,全面推行“13486”全面市场化管理模式,控预算、管过程、严考核,提高了市场环境波动下的抗风险能力。在创建高效矿井的同时,聚焦主业,强力推动扩边扩界、产能升级,效益提升愈发明显,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忠诚担当构建和谐

  观音堂煤矿一经开采,就显示出了重要地位,建立了卓著的历史贡献,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从1952年,观音堂煤矿克服物资匮乏和技术难关,建立起豫西地区第一个自备电厂,到1958年,实行大胆改革,首开河南省试行计件工资先河;从2007年以来,恪守国有企业的使命担当,数次成功救援地方矿山突发事故,在河南支建煤矿“7.29”抢险救援中,组建第一支专业队伍到达救援现场,为国内矿难救援创造奇迹作出了突出贡献。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党员干部放弃休假,主动请战,冲锋在前,想方设法筹措防疫物资,坚守工作岗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千方百计保障职工群众的基本生活和能源保供;尤其是近年来,面对生产任务重,环保压力大、人员紧张的局面,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顾全大局、勇于奉献、不计报酬、不论得失,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爱企的新时代英模人物和管理人才。31年坚守煤场的装载机司机李忠勇获评“出彩义煤人”、河南能源劳动模范,冰水中勇救落水儿童、“矿工式罗盛教”胡永群获评第十四届河南省见义勇为模范,千余名领导干部在观音堂煤业成长发展,走向全国担任领导岗位,充分彰显了百年老矿“像家庭一样和谐,像学校一样育人,像军队一样严明”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忠诚奋进的姿态一往无前。

  民生连着民心,和谐激发动力。近年来,观音堂煤业认真落实“职工是第一牵挂”,聚焦职工急难愁盼,下大力气办成、办好“10件实事”,使职工工资福利待遇呈每年10%至15%速度递增。力保一线职工年收入10万元以上。开设免费井口餐厅,建立井口职工医疗站,升级“两堂一舍”硬件环境,提升矿区公共卫生间卫生条件,推行“一站式职工服务中心”和“回音壁”制度,升级职工洗衣房,在井口开设“职工生活服务馆”,方便入井职工入井前凭卡选购班中餐,倡导“井下文明生产、井上文明生活”,让职工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观音堂煤业职工生活服务馆开业仪式    张龙彬 摄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脉相承的文化积淀,自我超越的光荣传统,后续发展的蓬勃势头,共同汇聚成观音堂煤业高质量发展的交响曲,一路风流,一路辉煌。艰苦奋斗、豪情满怀的观音堂人将用豪情筑起“双百年”的希望,用实干搭起高质量发展的桥梁,同心携手、继往开来,续写新的辉煌。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