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1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伏牛 > 正文

年在腊月里飘香

□钱国宏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1-11   打印

  “二十三,开灶天;二十四,写对子;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烀猪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满香斗;三十儿,过油儿;初一,磕头儿……”迈进腊月的门槛,耳边便会响起这首熟悉的童谣,眼前便晃动着“年”的影子,身前身后飘荡着年味的馨香。

  盼年最急切的当数小孩子。刚进腊月,他们便掰着小手开始计数年的行程,开始一项项地谋划“过年”的各项“部署”。随着小年的临近,心便像一池清水被搅得浮躁不安。吃罢早饭便站在院子中侧耳聆听,但闻谁家院中有猪叫,便一溜烟地跑去看杀年猪。过不了多久,满村便飘出煮肉的氤氲香气。

  看罢杀年猪还要挨家跑上一圈,看谁家新贴了年画。年画真是缤纷多彩,四格式的“才子佳人”版,两格式的“花鸟对屏”版,一格式的“莲年有余”版……一招一式都透着民俗的智慧,洋溢着朴素的民风,散发着浓重的节日气息。墙上贴着年画,不仅满屋子飘满油墨的清香,大人孩子仿佛也受了熏染,出来进去都陡然更精神了!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顶新毡帽。”这首年谣唱的是盼年的另一种急切心情:包装。是的,年要到了,不论大人孩子,都希望自己和自然界一样,从外到里来个“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于是,一家人高高兴兴、蹦蹦跳跳地去赶年集,在琳琅满目的年货摊间往来逡巡,像阳光下的蜜蜂采集着一年的欣喜和愉悦。新衣服买到家,就像阿里巴巴出了芝麻宝洞一样,乐颠颠地喊来左邻右舍到自家去瞧新衣裳。新衣不知试了几回,反正是来一拨“观众”就在炕上地下当一回模特!

  靠近年根儿,大人孩子的手就全闲不下来了。先是收拾院落,天井当院打扫得草刺不留,鸡鸭骡马、刀凿筐锹俱各安置妥当;接着是屋内,炒瓜子、蒸豆包、冻豆腐、扫房子、抹桌椅、写春联、剪窗花、蘸糖葫芦、赶制灶糖、上香祭灶……洗洗刷刷,忙忙活活,屁股一天也不沾炕,极度亢奋地为即将到来的年,不知疲倦地做着准备工作。

  “叮——当!”“噼啪——咚!”随着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年,终于盼到了!家家院落飘出了香气和喜庆,家家大门口贴上了大红的春联,家家院里挂起了大红灯笼。男人女人这一刻都精气神十足,来来往往脸上都挂着笑。

  年饭当然不能马虎——早饭通常是枣米粥外加五盘菜。枣,寓意一切“赶早”;小米,代表了粮食,寓意来年五谷丰登;一盘熘豆腐,寓意家人都有“福”;一盘炒菠菜,寓意鲜菜四季常青;一盘炒粉条,寓意将各种福分缠络起来,伴随家人;一盘煎鱼,寓意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年年有余;一碗红烧丸子,表示合家团圆……

  吃罢早饭,胡同里全是东跑西颠的孩子们:比一比看谁家的对联好、窗花漂亮,谁家挂起了红灯笼……中午,整个村子都飘散着浓浓的菜香,家家把一年积攒下来的好“嚼果”(食物)连同好心情统统端上桌来,全家人团团围坐,放开肚皮大吃一顿……

  夜幕降临后,万家灯火通明,万家饺香缕缕,万家幸福融融。此时,一条灯阵像一条长龙蜿蜒游动于村巷中,喧嚣的夜空中绽放着五彩缤纷的春天……天上人间,俱成大观!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