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1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伏牛 > 正文

兔年趣赏兔联

□聂难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1-18   打印

  2023年是农历癸卯年,按十二生肖排列属兔,故民间称“兔年”。我国有不少咏兔诗,而且也有许多嵌有“兔”字的趣联, 兔年赏兔联,妙趣横生,别有一番情趣。

  “雪消狮子瘦,月满兔儿肥。”这副对联出于清代中叶,还有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清代著名女诗人席佩兰是袁枚的得意弟子,她为自己征婚,就出了“雪消狮子瘦”的上联,对得最好的就可以娶她为妻。前来应对的就有她未来的老公孙原湘。孙原湘当日一睹席佩兰芳容便不能自拔,于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地想下联,好抱得美人归。但苦于智短,竟然愁得一病不起,家人只好送他到乡下亲戚家养病,同时调整心情。一天夜里(那日正是中秋),孙秀才在院中闲坐,大如圆盘的月亮高高挂在深蓝的夜空中,突然之间,孙秀才就开了窍,“月满兔儿肥”的千古绝对便浮现在眼前。最终,孙秀才如愿和女诗人喜结连理。此联虽笔墨不多,其想象力却非常丰富。撰联者仅用“消”“瘦”“满”“肥”这几个形容词,就将“狮子”和“兔儿”的体形变化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落在石狮子身上的白雪化去,狮子当然变瘦了;月圆时月亮最大,看见的月兔自然也就肥了。这一实一虚,真是相得益彰,辉映成趣。

  “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据传,这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年幼时与其舅父合作的一副顶真巧趣联。黄庭坚自幼就聪颖非常,对此,在京城当官的舅父李常早有耳闻。某日李常回家,有意试探一下小庭坚。傍晚时分,大家正在院中纳凉,一阵微风吹得院内桑树枝摇叶动。李常见此,随口出句:“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这可是一顶真连珠出句,且每一分句均与前一分句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难度不小。李常以为,这下可把小外甥给难住了。谁知,小庭坚听罢,立马来了兴趣。只见他望了望手中的兔毫毛笔,眼珠一转,立即有了主意,他从容不迫地对道:“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这一对句与出句要求完全相符,令其舅父刮目相看。

  “水月观鱼游兔走;山海关虎啸龙吟。”这是一副流传在四川武胜县的民间趣联。武胜县龙女寺的河对面有一个“水月观”,常年不知有多少人来此观瞻。有一文人看后想留下一联作个纪念,就站在水月观细细端详,见观下鱼儿嬉游,又见观后林里有野兔奔跑,迅即作出上联:水月观鱼游兔走。可一直想不出理想的下联,直到第二年,这位文人来到河北山海关时灵感顿发,执笔写下了下联:山海关虎啸龙吟。尽管这副对联想了一年才想出来,但事后对出的下联,联意隽妙,浑成自然,音韵和谐,通俗生动。

  相传明代嘉靖年间,有一才貌双全的女子以征联择婿。联曰:“柳映池中,鱼钻鸟巢鸟戏水。”一时,应对的公子秀才挤破门庭,但无一中意之作。于是此女怨世无奇才,一气之下,削发为尼。“鱼”怎钻入树上鸟巢,“鸟”又何戏池中之水呢?原来是水为媒而将无法相连的二者倒影于池,交融为美妙的图画。直到近代,重庆教师代廷万对出了绝妙下联:“月沉海底,兔进龙洞龙迎娥。”

  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周起渭任江南主考时,一日游碧波洞,见洞口右侧贴一上联:“乌须铁爪紫金龙,驾祥云出碧波洞口。”周起渭索笔对出下联于左侧:“赤耳银牙白玉免,望明月卧青草池中。”此联以颜色见趣。上联含乌、紫、碧三色,下联则以赤、白、青三色对之。又嵌“紫金龙”“碧波洞”“白玉免”“青草池”之名,极为形象。

  1941年9月,郭沫若由香港赴北京,途经沈阳时,为东北图书馆撰写一联:“宋人方守株待兔;大道以多歧亡羊。”该联引用了“守株待兔”和“多歧亡羊”两个典故。上联要人们以守株待兔为训,刻苦读书,不要希图省事,幻想走捷径。下联告诫人们,读书做学问,不可盲目从事,应有明确的方向。这副对联一直被珍贵地保管悬挂在馆内,它含蓄不俗而意旨幽远,启人深思,因而深受读者喜爱。

  丰富多彩的生肖妙联,真不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经久不衰、人见人爱的奇葩。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