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7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伏牛 > 正文

母亲的珠串小作坊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5-15 作者:□吴娜  打印

  自我和弟弟将几个孩子陆续接回城里上学后,一向闲不住的母亲又跟着村里的一帮老太太干起了帮人串珠串的活儿。大小不一、形形色色的几十个珠子编织成一串,手工费居然还不到一毛钱。

  那会儿回村看母亲,时常见她坐在自家门前的大槐树下,安静地编织着各类钥匙扣、手串、长链……身旁的竹编篮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珠子、五颜六色的丝线。微风吹来,有枝叶声声作响,树下的母亲神情专注,安静得像是一幅画。

  我曾因心疼母亲的劳累,“豪气”地装了一袋子珠子与丝线回城,自信下次再来看母亲时,一定能将这些珠子全部成串地完美带回。谁知第一天晚上,我兴致勃勃地忙了两个多小时,也才勉强弄好了七八串,其间勾线针扎了五次手、珠子弄撒了两次、打火机烧线收口烫了一次手……头昏眼花、腰酸背痛地忙活一个晚上,居然还没挣到一块钱,我气馁得恨不得倒了那些珠子。

  耗时近一个月,我才拎着那些珠串回了村。母亲拿尺子量了量长度,又细数了一下编织的花形,不是尺寸不达标,就是线花的个数错了,一遍查下来,合格的竟然不足十个。这下可好,不仅结不到钱,还得赔人家丝线和珠子。

  我懊恼地劝母亲不要找累受了,家里又不缺那“仨瓜俩枣”的钱儿,还是早早辞了这手工活儿才好。

  母亲怪我不负责任,她细细地将那些编错得不太离谱的珠子、丝线拆下来,及时编织补救回来,而无法修补的,母亲也全部掏钱买了下来,经过她巧手的二次加工,那些“废弃”的珠串后来都成了我背包、长裙上独有的装饰,整整美了四季。也是在那时,我才知道每每交货日,邻里大娘、婶子们总会被无情地退回一些不达标品,她们时常带着它们来央求母亲补救,而母亲总能细致地解决好。

  后来再领新任务,不少婶子、大娘干脆跟着母亲一起在大槐树下编织,相互学习,又相互帮忙。有个外村的李家婶子,年龄不算大,手却不巧,还喜欢接活儿,她儿媳妇心疼她腰不好,退品又太多,已严厉禁止手工珠串再进门,她不敢把钩针的用具、材料带回家,就把它们“丢”到母亲这里。每回来时就跟地下组织接头似的,要等她儿媳妇上班才敢装作散步一路摸过来。

  母亲时常帮李婶子编织,而她也帮着母亲劈丝线,比起有些年迈的人,李婶子的眼睛算是极好的。

  “总有我擅长的步骤嘛。”每每这时,李婶子就像是找到了自信,膨胀得不得了。

  围在母亲身边一起串珠子的七大姑八大姨越来越多了,她们开始细致地分了工:批线、串珠、编花、上卡、收口……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既忙碌又和谐,在枝繁叶茂的大槐树下,好看得更像一幅画了。

  每每回村,家里可真热闹呀,王家婶子、张家大妈……家长里短、妯娌趣闻……八卦个没完,一帮人笑得前仰后合,却又不忘忙手中的活儿。母亲时常指挥我和弟弟买回茶叶、餐巾纸、瓜子……她那栋三屋老堂俨然成了流水小作坊的盘据点。大家的珠子、丝线、工具……全部放在这里,每日饭后,大伙儿陆续赶过来集体忙手工,夜晚再一一散去。

  开春时,母亲打来电话,想在老屋里装个网线,我一问才知,居然有年轻的宝妈也加入了小作坊,母亲想着年轻人都爱刷视频,便决定在小作坊里提供网络服务。

  年轻人的加入为小作坊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她们网购了各种珠子,又在网上学了各式编织方法,还拍了编织视频,将成品挂到网上售卖……一时间生意竟出奇的好,连带着我和弟弟每次回去,都要帮着打包、发货。

  如今,母亲的珠串小作坊在我们村也算小有名气,母亲的晚年生活也越来越幸福。每当提起母亲的珠串小作坊,村里的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不已。而母亲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她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编织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也让我们为她感到骄傲和自豪。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