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2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评频道 > 省媒网评 > 正文

豫论场丨“尔滨”的火爆能复制吗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1-08   打印

  “当城市‘标签’形成,想要把‘流量’变‘留量’,还要靠实打实的行动。”

  □本报评论员 于晴

  哈尔滨火了,火得哈尔滨人都有些不知所措。打开手机,都是“尔滨”和“南方小土豆”的梗。为啥叫“尔滨”呢?因为哈尔滨把游客宠上天,大伙儿忍不住给哈尔滨起了这个昵称。“南方小土豆”则是对来到哈尔滨旅游的南方人的昵称。继淄博赶“烤”之后,哈尔滨成了接住“泼天富贵”的城市。

  “背刺”了整个东北的甜豆腐脑、圣索菲亚教堂上升起的人造月亮、中央大街鄂伦春族的驯鹿表演……我们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的,是一个花式宠客的哈尔滨,这样的热情也得到了游客的回应。据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统计,元旦假日期间,哈尔滨累积接待游客超30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9亿元。同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35亿人次,旅游收入797.3亿元。也就是说,元旦假期国内游客中,大约每44人就有1人去过哈尔滨,哈尔滨1个城市的旅游收入约占到全国的7%左右。

  “尔滨”火了,有一定偶然性。起因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退票事件在抖音上火起来,本来是游客体验不佳的负面事件,但积极有效的应对把一手烂牌打成王炸。在游客吐槽后,景区反应很快,迅速发布《致广大游客一封信》,随后工作人员陪伴游客,为游客倒红糖水等暖新闻在社交平台上传播,城市形象开始扭转。这时,当地拿出冰雪嘉年华期间的松花江边气垫船、热气球、逃学企鹅、小白狐、会卖萌的东北虎、冰酒吧、冰火锅等,让“南方小土豆”们体验冰雪世界的快乐,尽显“家里来客”的地主之谊,一来二去,气温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哈尔滨,成了众多网友心中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哈尔滨接住了“泼天富贵”,就像淄博因烧烤而火,一座城一夜走红的具体契机无法预料,但可以洞察的是,背后都有相似的传播规律。

  “尔滨”火了,离不开冰雪游正当季,离不开当地策划的各类活动和各类文旅官方账号的宣推,但游客与网友的自发传播同样关键。花式宠客的游玩项目以及早先火起来的东北洗浴和东北大盒饭,在这些内容中,哈尔滨作为“雪乡”的城市特色被具象化和提炼,城市形象快速被大众熟知,形成如今全网爆火的局面。

  当城市“标签”形成,想要把“流量”变“留量”,还要靠实打实的行动。例如,淄博规范旺季酒店饭店的市场价格,一些城市政府大院可以免费停车,城市公共交通延时等,都用各种政策和实事,维系住了城市形象的热度。因此,被流量砸中可能是天降幸运,能够持续放大流量的效应,在游客和网友处留下良好口碑,无论是营造旅游氛围还是提供公共服务,把好事办好就要靠事在人为了。

  由此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思考,今年突然走红的城市和旅游概念真不少,City-walk、特种兵旅游、五花八门的研学游等等,从走红到长红,或许任何具体的文旅产品都有过时的一天,而服务与体验以及推陈出新的速度,才是竞争制胜的关键和焦点。


( 编辑:wl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