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5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灵宝北阳平遗址群“探秘”

姜涛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9-12   打印

  位于灵宝市西部25公里处的阳平镇境内的铸鼎原,山川纵横,丘陵连绵,成为灵宝盆地内存在的一个非常适宜人类生存的“盆中之盆”。据《阌乡县志》载:“铸鼎原,县东南十里,史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之阳。”该地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沛,为先民们繁衍生息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北阳平遗址群位于铸鼎原及其周围,南依秦岭,北临黄河,是我国黄河中游豫西北灵宝地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期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群,主要分布在沙河流域和阳平河流域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涉及阳平、西阎、焦村、函谷关4个乡镇,遗址面积约4.36平方公里,分布着北阳平、西坡、东常等33处仰韶时期的古文化遗址,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考证,在灵宝地区分布着110余处新石器时期大大小小的遗址,其中以仰韶文化遗存为主,其分布密度之大、范围之广实属罕见。从灵宝周边来看,东部有闻名中外的仰韶村遗址和庙底沟遗址,西边有著名的西安半坡遗址,向北越过黄河有山西芮城的西王村遗址,这些遗址由北阳平遗址向四周分布,形成了一个相对集中而又特色鲜明的仰韶文化圈,而铸鼎原及其周围的北阳平聚落遗址群则毫无疑问地处于这个仰韶文化圈的核心区域,所产生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除此之外,遗址文化堆积深厚,以庙底沟类型为主,分布之密集、规模之庞大、包含之丰富、器物之精美全国罕见,成为研究探索中国文明起源“早期中国”的重要地区。

  西坡遗址位于阳平镇西坡村西,东有夫夫河,西有灵湖河,经发掘和钻探,南、北两侧各有壕沟一条,将遗址环护起来,面积约40万平方米,是北阳平遗址群内的二级聚落。

  从2000年开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灵宝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灵宝市铸鼎原文物保护管理所共同组成联合考古队,主要是对西坡遗址进行了八次大规模考古发掘。通过发掘,出土了玉器、陶器、石器等一大批珍贵文物,发现了众多仰韶时期的房屋基址。尤其是在2001年冬至2002年春进行的第三次考古发掘中,联合考古队在西坡遗址中心部位发现一处占地516平方米带回廊的特大型宫殿基址,堪称同时期建筑面积之最。专家们一致认为,它可能是北阳平遗址周围原始部落的一个公共活动中心,是部落首领议事或联盟的重要活动场所。这为认识当时的社会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古代建筑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同时也显示出西坡遗址具有较高的档次和规格,绝非普通村落,很有可能是一处聚落中心。

  西坡遗址系列重大考古成果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2007年河南省十大文化大事”,北阳平遗址(群)也由此分别被列入“十一五”期间全国100处大遗址保护专项和“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全国150处重点遗址保护项目,西坡遗址还成功入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遗址首选,成为国内外考古界了解和研究仰韶文化和黄帝文化的重要地区之一。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