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5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新闻大树生命常青

□梁有才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9-13   打印

  得知宋总去世的消息,我心里很难受。我所说的宋总,是三门峡日报社第一任党委书记、总编辑宋景芳。他德高望重,37年前我到报社工作时,他对我的谆谆教诲,让我受益匪浅。可以说,宋总是我的恩师,也是我成长的指路明灯,他的离世,给我留下无尽的追思和回忆。

  1986年,我还在驻洛某部服役,平时爱读书看报,养成了写新闻报道的习惯。那年夏天,我在《河南日报》上看到了洛阳地委机关报《豫西报》招聘编辑、记者的消息,便产生了报名参加考试的想法。当时没有想太多,就是抱着好奇心想去试一试,看招考记者的试题,自己能答对多少。

  没想到的是,那次考试报社仅录取5人,我便是其中之一。

  到报社工作后,我常常感觉自己在老编辑、老记者的面前是一名小学生。因此,平时除了工作和学习之外,很少打听其他事情。直到三个月后,一次和宋总谈工作的偶然机会,我才知道和宋总是同乡。

  宋总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他新闻理论知识深厚,业务功底扎实,办报作风严谨,对我影响非常深刻。

  一天早上,我正在编辑部的楼梯上打扫卫生,被宋总叫到了他的办公室。原来,是我写的一篇反映农村买煤油难的稿子还需要完善。他把稿子递给我,我看到他对稿子作了大量修改。接着,他告诉我如何写好调查报告,写调查报告应注意哪些事项,还告诉我如何当一名合格的新闻人。

  初到报社,我被分在经济部当编辑。我发现宋总每天总是准时上班,可下班时间就不确定了,有时他会为修改一篇稿子,熬到深夜。

  作为报社总编,宋总认真负责,凡是经过他手的稿件,从文章标题,到标点符号等,只要是他认为不准确的,他都要不厌其烦地对稿件进行修改。我非常喜欢看宋总修改过的文章,久而久之,自己的业务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有一天晚上,报纸已经全部印刷完毕,凌晨时分,工作人员突然发现有一处差错。大家犯了难:全部重印,成本太高;将错就错发出去,势必会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最后,宋总连夜召集采编人员,每人拿一支笔对报纸上的差错进行手工改正。他与大家一样投入战斗,一直忙碌到拂晓。

  宋总退休后,担任《三门峡日报》的审读员。当时我风华正茂,一心扑在工作上,精心写稿,用心编稿,有许多作品被宋总定为优稿。看到我采写的《寻访上涧村》和《红土地上的花开花落》两篇文章,宋总还专门打电话进行了点评。后来,这两篇文章在参加年度新闻奖评选时均获奖。

  宋总和我父亲同岁,他有长者的风范,更有长者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2015年,我在报社网络新闻部任主任。当时报社正在筹备20周年社庆的事情,我带着部门的几位同志,去采访退休在洛阳的几位报社领导。采访之余,我与宋总闲聊时,随口提到自己脚跟疼。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过了几天,我收到了宋总寄来的治脚跟疼的偏方。按照偏方治疗了一段时间,困扰我多年的脚跟疼,已悄然消失。

  那天离开洛阳时,宋总还专门交给我一样东西,是他的生平简介。简介是装在信封里的,一式两份。回到报社,我向领导汇报了宋总交给我的东西,领导对此很重视,叮嘱我将宋总的生平简介留一份交报社人事部门保存,另一份留我自存。每每翻看他的生平事迹,便总会感到一种无穷的力量。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宋总是豫西新闻界公认的一棵大树,愿恩师一路走好,生命之树常青!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