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关姓忠贞耀千秋

本报记者 梁如意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3-26   打印

  “死谏开先第一人,千秋从此解批鳞,空言盛世能旌善,坯土何曾表直臣。”这位被民国诗人初元方盛赞的就是葬于今灵宝函谷关镇孟村的关姓始祖夏朝明相关龙逄。

  据《灵宝县志》记载:“龙逄赴火而死,归骸本郡,葬于县南5里孟村之西原。冢大数亩,唐为立碑,大书夏直臣关公之墓。”据史料记载,石碑是唐代开元十三年(725年)设立。古代一些帝王曾到墓地致祭,历代不少官员也到墓前拜谒,一度沿为习俗,不少文人墨客也在此留下了大量诗篇。当地年长者介绍,清末民国初年,墓旁还有陵庙。后来,陵庙在战火中被夷平,墓前立碑也毁于战火,现仅存数尺高的土冢。

  时光荏苒,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关龙逄墓成为了历史的见证,阅遍岁月的沧桑。日前,走进灵宝市函谷关镇孟村西,一座一丈多高的土冢掩映在林木葎草之间,满丘野蒿随风起舞,似在诉说着当年的峥嵘岁月,墓前是三门峡市人民政府、灵宝市人民政府共同立的石碑。关龙逄墓如今已是三门峡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意义十分深远,常有一些考古专家或历史学家到这里进行考察。

  关龙逄虽遭受了炮烙之刑,但他敢为民请命,勇于犯上死谏,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拥戴,关姓后代人包括关羽都奉其为始祖,从此算起,关姓的历史已经延续了3700多年。只是根据有关历史记载,关姓历史可以再往前追溯1000多年。据《路史·后纪》记载:“当舜之时,人来效献龙,求能食之。高阳之后,有董父能求其欲,使豢之。赐之氏白豢龙。”说的就是在舜帝当政时期,派遣董父这个人去养龙,并赐姓豢龙氏。《九州要纪》也有同样记载:“董父好龙,舜遣豢龙于陶丘,为豢龙氏。”在古代,豢与关同音同义。比如《路史·后纪》云:“豢龙氏后,有关龙氏,殆声转也。”若如此,关姓的发源就更久远了。

  关姓家族自古以来崇尚文武兼备,关姓不仅源远流长,更是名人辈出,比如武圣关羽、元朝戏剧家关汉卿、晚清爱国名将关天培等。关羽不仅被尊为“关公”,更被崇为“武圣”,还与“文圣”孔子并立,通过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展现了关姓名将的英姿。灵宝市境内至今仍有关帝庙,香火不断,是纪念关羽的圣地之一。另一位关姓名人关汉卿作为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剧作主题丰富多样,代表作品《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在当时就广受欢迎,对后世更是影响深远。

  关氏宗族是一个历史上曾出现“三个时期险遭诛灭,两个朝代风光荣耀”的特殊氏族。这个荣耀中饱尝艰辛的“家族史”,蕴藏着关姓文化的丰富内涵。在现代社会,关姓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保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也开始关注和研究关姓文化。世界各地的关氏宗亲会不断加强联系和交流,共同推动关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各地纷纷开展对关姓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整理工作,对宗祠、族谱等进行修复和续写,以传承关姓文化的精髓。现如今,相关资料显示,关姓主要分布于河南、甘肃、山东、江苏等省,尤以河南为多,约占全国关姓人口的41%。

  随着时代的变迁,关姓文化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各个领域关姓名人不断涌现。独立功勋荣誉章获得者关之烛是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南村乡关家村人,他194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晋南战役、豫西战役、淮海战役等,军旅生涯不断立功受奖,1982年享正师级待遇离休。退休后,他坚持积极撰写革命回忆录,为党史、军史提供各类资料。据今年48岁的渑池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大队长关永新回忆,20世纪90年代,关之烛曾经回到生他养他的老家渑池南村乡关家村省亲,那时关永新只有十几岁,不过这位功勋卓著的老革命对待乡亲们谦逊有礼、平易近人,令他久久难忘,一直视为学习楷模。

  我市关姓目前分布较为分散,渑池县张村镇关家村是三门峡关姓的聚集地之一。20多年前,因为修建小浪底水库,渑池县南村乡关家村人顾全大局,整体从南村乡搬迁至张村镇,为项目建设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历经20多年的发展,新的关家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关家村的人们过上了新的幸福生活。“当时我们关家村村民收拾家当坐上卡车与故土挥别时都十分不舍,许多人流下了泪水。如今,我们关家村已经在张村镇重新扎下了根。”关永新表示,作为关姓后代,希望遵循历代关姓名人的足迹,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做好新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让三门峡的关姓文化源远流长。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