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三门峡市应急管理局:应人民之急 护岁月静好

文 本报记者 田沛 通讯员 曹峰 图 本报记者 孙猛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9-30   打印

  2022年三门峡市防汛应急综合演练现场

  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现场

  森林防火实战演练

  防汛综合实战演练

  十年磨一剑,利刃开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安全生产工作空前重视,反复强调要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红线。十年间,三门峡市应急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时刻铭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训词,整合优化职能体系、建立完善协调运转机制、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各类自然灾害事故……尽管险关重重、沟壑道道,但三门峡应急人锚定目标、汇聚力量、闯关夺隘,向党和人民交上优异答卷: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尤其是近三年来,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蹄疾步稳,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起铜墙铁壁。

  这十年,信仰之基牢固了,奋斗激情更加饱满

  旗帜引领方向,思想照亮征程。市应急管理局由党组改设党委,充分体现了市委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加强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党的领导,增强应急管理系统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举措。十年间,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的扎实开展,依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有效载体,在全面学习、全员参与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局级领导、支部书记和优秀党员“三级领学”,切实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带学促学的表率作用;组织党员干部讲百年党史、看红色影片、寻红色足迹、诵红色经典……引导党员干部将知识能量转化为实际本领,在思想上提神增智、在行动上提质增效。此外,该局全力以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深化推进“党建+扶贫+红色旅游”模式,在定点扶贫的陕州区店子乡栗子坪村建成小南川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这十年,职能体系完善了,监管效能全面提升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2019年以来,三门峡市、县两级应急管理局相继挂牌成立。在原安监局负责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全面整合政府办应急管理、地震局防震减灾、民政局救灾、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防治、水利局水旱灾害防治、林业局森林防火、工信委煤矿抢险救灾等职责。对外,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对接沟通,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界定好防与救的职责;对内,深化职能融合和机构重塑,积极优化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实现了从“物理相加”到“化学反应”。与此同时,着力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成立了由市长担任总指挥长的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和12个专项应急指挥部,形成了“1+12”应急指挥体系,有序承接了减灾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防震抗震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等部门的日常工作,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相关部门专业优势,形成更强合力、更优效能,实现了“1+1>2”的良好效果。

  这十年,责任链条压实了,风险防控有效强化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从“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到“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市应急管理局坚决把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到各领域、各环节。

  研究出台《市政府副市长分管领域贯彻落实“三管三必须”工作方案》《三门峡市安全生产职责清单》等;明确各领域贯彻落实“三管三必须”重点任务,以及38家安委会成员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严格按照“清单化”“网格化”管理要求,制定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责任清单,行业部门及领导责任清单,企业及领导责任清单,重点工作专项责任清单,将安全责任细化到网格,具体到部门、到乡镇、到人员,确保安全监管无死角、衔接无缝隙;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严格落实“四个一律”“五个一批”措施,让安全生产从被动代替企业管,向依法督促企业加强自我管理、落实主体责任转变。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安全生产常态化管理机制,建立“领导干部带队检查”“重点时段督导检查”“召开联席工作会议”“设立工作专班”等安全生产工作制度;通过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带头督导检查、督导组分包县(市、区)暗查暗访、企业常态化自查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有效督促各级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这十年,宣传教育做细了,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安全,一头牵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提升市民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宣传教育是“良方”。

  近年来,市应急管理局以宣传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为抓手,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宣传、大教育、大培训”活动,将“安全的种子”播种到“群众心田”。在“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5·12”全国防灾减灾日、“10·13”国际减灾日、“安康杯”竞赛、“安全生产法宣传周”等主题活动中,该局通过报网端微等平台开设专题专栏,有针对性地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宣传教育活动;编印《应急安全手册》《防汛应急知识手册》《应急管理13字诀》等宣传资料,免费向公众发放;制作防灾减灾短视频在市级媒体发布,推动安全应急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强化全社会安全意识,提升全民安全应急能力。与此同时,为了打通应急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在全市乡村安装应急大喇叭1470个,实现了电脑、手机远程控制,及时将各项预警信息传递给群众,充分发挥了应急指挥、协调、信息传递、维护稳定的作用,提升了应急管控和处置能力。

  这十年,防控之弦绷紧了,安全基础不断夯实

  固本强基才能行稳致远。市应急管理局通过强机制、建体制,长远谋划、真抓实干,多措并举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工作。

  安委办综合协调作用持续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检查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成效明显,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等活动作用显著,生产安全事故数量连年下降。

  共商共治的联席会商制度基本构建完成,18个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工作专班高质量运行,全领域、全覆盖、全过程的风险闭环管控机制逐步完善,安全生产防线进一步牢固。

  落实45名县级领导联系110个非煤地下矿山生产系统,31名县级领导、68名乡级干部、79名企业负责人为98座尾矿库三级库长的矿山包保责任制。采取多种检查形式,组织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大排查、地下矿山提升运输系统专项整治、外包工程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项目建设“三同时”、危险性较大设备监测检验、地下铝土矿山“一通三防”等专项检查,进一步提升矿山企业本质安全。深刻吸取盗采资源引发事故教训,坚持打防结合、打防并重、标本兼治,持续开展整治盗采矿产资源“雷霆行动”和打击“洗洞”盗采金矿专项整治,排查封堵坑口3564个,协助侦办涉矿山资源犯罪案件43起,采用“光伏供电+无线网络监控”方式,安装646个AI电子围栏前端监控设备,实现对729个废弃封堵矿口的实时监控。

  建立健全危化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成立市危险化学品专业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严格项目安全准入,建立危险化学品项目管理制度;持续提升本质安全。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23家危化品生产储存装置,安装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切断系统、安全仪表系统和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报警装置,不断提升信息化、智能化安全管理水平;关闭淘汰落后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11套。建设完成并运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系统,对10家重大危险源企业的温度、压力、液位等关键参数实施在线监测、预警。

  持续强化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严格按照“五有”标准提高企业双重预防体系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全市20家危化品生产企业、92家非煤矿山企业、99家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完成线上线下建设。确定40家省级示范企业、60家市级试点企业,积极推进小微企业扩面提质。

  这十年,防范能力提升了,专项治理精准发力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近年来,市应急管理局深入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扎实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综合防范应对能力稳步提升。

  防灾减灾保民生。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强化与气象、水利、农业农村、地震、自然资源、林业等多部门会商研判,每月、每季度和重大节点及时发布灾害风险预警和监测信息,每月编制《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汛期,及时向市民发送安全与应急提示短信,制作预警短视频向全社会发布。扎实推进全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调查和质检核查全市应急系统普查数据15607条,其中承灾体数据2008条、减灾能力数据8629条、历史灾害数据4970条,为摸清自然灾害风险底数、构建自然灾害风险防治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在紧急生活救助方面,对因灾导致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家庭、留守儿童、易致贫返贫动态监测户等特殊群体实行分类救助、重点施救,近三年,在冬春救助工作中共救助2.37万余人次。

  科学防汛建体系。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通报公示全市13个主要行业、88座水库、61座中型以上淤地坝、98座尾矿库、38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责任人名单。完善防汛应急指挥体系,修订完善《三门峡市防汛应急预案》等8个单项预案,全市完成县级预案134个、乡级预案80个、村级预案1322个。汛前组织开展“崤函应急·全市防汛综合应急演练”和断网断电专项应急演练,举办防汛行政责任人专题培训班;汛期坚持日调度、日会商、日报告,确保预判准确、研判及时、信息畅通、救援科学。

  筑牢森林防火墙。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平台,围绕“森林防火宣传月”等活动,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和防火知识,及时发布森林火险预警和野外火源管理通告,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森林防火、保护森林资源的浓厚氛围。该局与民政部门沟通协调,共同开展清明节文明祭扫网上签名活动,共计签名30余万人。在防火紧要期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改,督促重点乡镇、关键森林防火卡点和林场严格落实森林防灭火、物资仓库、值班值守和火情热点应急处置等工作。

  防震减灾强监测。完成“一县一台一中心”建设目标,建成市级地震紧急信息服务中心1个、预警台站35个、预警终端26个,安装各类电子设备60台(套),实现了秒级地震预警、分钟级烈度速报和10分钟级应急决策辅助。排查摸清风险隐患底数,加强地震工程性防御,持续开展地震风险普查、易发区加固、安全性区域评估和活断层探测四大工程,推进黄河流域(三门峡)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印发实施《三门峡市地震应急预案》《三门峡市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市县地震(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大力实施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单位创建工程,全市共创建各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77所、地震安全示范社区1个、科普教育基地1个,切实发挥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单位的科学教育和示范引领作用。

  这十年,“作战”力量加强了,应急保障愈加有力

  于安思危,于治忧乱。市应急管理局始终坚持“边组建、边应急”的原则,把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建设作为提升应急管理高质量运行的重要内容之一,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市、县两级投资5000余万元已完成应急指挥专网(一期)建设任务。创新采用“应急+党建”的模式,联合联通公司技术人员对1378个村级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前端设备进行更新,实现了应急指挥专网系统与组织部门已经建成的党员远程教育系统的有效融合,率先在全省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调度指挥系统;坚持实战标准,加快转型升级,在预案、力量、物资“三要素”上接续发力,着力淬炼应急管理核心能力。在义马气化厂“7·19”重大爆炸事故应急救援中,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救援力量,现场应急处置有效,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了社会稳定。全市共发布实施应急预案54个,其中综合应急预案9个、专项应急预案45个,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领域企业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实现全覆盖。全市1032个行政村(社区)设村级安全劝导站,明确安全劝导员3939名、灾害信息员215名。全市拥有包括两支专业救护队、三支县级专职救护队在内的应急救援队伍256支共7800余人,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协调联动、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建成投用11个县级物资储备点、91个乡级物资储备点、498个村级物资储备点。信息系统保障方面,我市应急系统与河南陆联保有限公司签订《装备保障协议》;与相关部门共同确定电力通信保障队伍,确保在断电断网的情况下前方抢险救援与后方调度指挥的互联互通;灵宝市应急管理局与河南泽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签订《空中应急救援合作协议》,迎来空中救援时代。

  世间万物,生命最宝贵;百业兴旺,安全最重要。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责重千钧、不容有失。市应急管理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强化各行业各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安全风险,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