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本报记者 胡文超 通讯员/杨很好 图/陈建勋 ![]() 2021年7月15日,市“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基地”在黄河三门峡展览馆揭牌成立,该教育基地是三门峡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大学校的窗口,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 2022年6月23日,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暨示范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表彰大会召开,一批创新能手受到表彰。 ![]() 2021年10月22日,河南省黄金行业技能大会暨三门峡市劳动技能集中季行动在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拉开帷幕,来自全省黄金行业10家单位的78名选手同台竞技。 ![]() 2022年7月21日,三门峡市总工会举办工会财务知识技能大赛,来自全市各企、事业工会的11支代表队参加了大赛的决赛,大赛分笔试和抢答两个环节,通过这次大赛,大大提升了工会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 ![]() 2022年7月29日,市总工会“工会进万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入会”仪式举行,百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组织。 ![]() 2022年8月3日,三门峡“情定天鹅城·缘来是你”职工联谊交友活动举行,近300名青年职工参加活动,最终42对青年男女现场成功牵手,并获得了主办方赠送的大礼包。 聚力逐梦向未来,砥砺奋进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门峡市总工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和省总工会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找定位、跳出机关抓业务、深入一线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职能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 筑基炼魂 强化引领出实招 团结引领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是各级工会必须履行好的政治责任;团结引领广大职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 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带领广大职工紧跟市委工作部署,同心同德、再创辉煌,2019年,市总工会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思想政治引领工程,首次提出打造“三遵四爱三弘扬”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三遵”,即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党的纪律和工作纪律,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四爱”,即爱党、爱国、爱厂、爱岗;“三弘扬”,即弘扬劳模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同时,市总工会确定了“三个联系”制度,明确了“三个结合”原则,建立健全了思想动态反馈机制和思想教育引导机制,形成了全市一盘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 坚持用先进文化培育职工、用正确舆论引导职工、用优秀文艺鼓舞职工,是市总工会思想政治引领工程建设的核心理念。 市总工会选定了黄河三门峡展览馆、河南振宇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为全市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在互联互动、共建共享中持续提升职工思想工作的感染力、影响力。近年来,市总工会积极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坚持举办涵盖全市职工的全民健身徒步暨“3510”主题活动,参与职工均保持在7000人以上,成为全省亮点;到基层开展以“送文艺、送电影、送书画、送培训、送讲座”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梦·劳动美·工会情”文化活动,每年组织活动达450场,受益群众约5万人次。 市总工会注重阵地建设。高度关注全市职工书屋建设,着力开展“职工书屋”建设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提升职工素质;坚持不懈办好《砥柱》杂志,使这份全省工会系统创办最早的杂志,30多年来持续成为全市广大职工的精神食粮;充分利用职工互联网服务一体化平台,发布和宣传服务信息,2015年以来,已发布5.3万条(篇),浏览量达210万人次。 经过第一年的探索、第二年的提质,市总工会的思想政治引领工程当前已经进入到扩面阶段。随着工程深入推进,全市广大职工将进一步筑牢勇毅前行之基,升华理想信念之魂,把握好奋进新时代的方向和步点。 深化改革 巩固支撑重效果 广大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 2020年以来,市总工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总工会工作部署,聚焦“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四大任务,突出关键环节,狠抓推进落实,扎实推进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协调、部门各司其职、各方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将产改工作列入本地党委、政府督查考核范围,出台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三门峡市职业技能提升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市总工会把2021年作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升年”,积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为产业工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召开各类产改座谈会、推进会10余场,走访调研企、事业单位457家,覆盖一线产业工人8万余人,发放调查问卷5000余份,形成的《三门峡市产业工人队伍现状调研报告》,得到了市委书记刘南昌的批示;出台了《三门峡市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生力军建设工程实施意见》,最大限度把优秀技能人才充实到产业工人队伍中来,以满足全市企业对产业工人新生力量的需求。 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市总工会历年来的工作重点。2014年,国务院批准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后,市总工会积极行动,携手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省渭南市共同举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职工技能竞赛,开辟全省跨省区域劳动竞赛的先河,至今已成功举办6届。近年来,三门峡市总工会紧扣“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主题,认真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劳动技能竞赛,仅2021年就开展各类劳动技能竞赛319项,8个县(市、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三门峡经济开发区的近6万名职工参与决赛竞逐。 同时,市总工会把产教融合作为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的基础工程,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等活动,累计开展各类线上线下职业技能提升培训750场,参与职工1.8万人次,提升技能等级6200余人;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选拔和带动作用,近年共培育“中原大工匠”4名、“崤函大工匠”20名,选树各级各类工匠人才200名,签订师带徒、匠带兵协议1000份;加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创建,目前已成立创新工作室联盟120个,涉及农、牧、林、工矿企业等多个领域,申报科技类扶持项目90个、专利和实用新型设计280个。 在创新中激发活力,在改革中强化保障。三门峡将继续发挥在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第一梯队的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明确导向 贴心服务树品牌 作为沟通职工的桥梁、联系基层的纽带,服务工作是工会重要的基本职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市总工会牢固树立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高标准健全职工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服务职工的广度和深度,工会服务在广大职工中已形成品牌效应。 10年来,市总工会通过“双节”送温暖、医疗救助、金秋助学等活动,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和“工会进万家”大调研活动,累计救助困难职工4561人次,发放慰问金近1000余万元;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共接待各类咨询6万余人次。 就业方面,持续深化工会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开展“春风行动”“工会就业创业服务月”“民营企业招聘周”“阳光就业”等一系列专项就业援助活动,并通过自建的职工互联网服务一体化平台,累计发布用工企业2069家,岗位35974个、职位2863个。 市总工会以户外劳动者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建设,切实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饭可加热、累可歇脚、如厕方便”的爱心服务,2019年以来,全市共建成爱心驿站342家。为体现党委和政府对环卫工人的关心关爱,2021年,市总工会开展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爱心早餐活动,形成“党委支持、政府主导、工会协调、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为2560名环卫工人提供了免费早餐。 市总工会还指导基层单位新建56家工会爱心母婴室,帮助哺乳期女职工解决哺乳之忧;落实爱心托管服务,从场地布局、师资配备、管理制度、饮食安全卫生等方面精心筹划,共开办了106个职工子女暑期托管班,覆盖4740名职工家庭,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广大女职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强化保障 当好职工“娘家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总工会从职工需要出发,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发挥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的作用,不断探索和践行法治维权方式,为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驾护航。 2016年,市总工会从全市11家律师事务所选拔了30名政治素养过硬、业务能力强的执业律师,组建了“三门峡市职工维权律师志愿团”,累计承办职工维权案件78件,涉及金额1672万余元。 2017年9月8日,市总工会经过认真调研、精心筹备,正式启用了“三门峡市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室”和“三门峡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有效预防和化解用工单位和职工之间矛盾纠纷,维护企业正当利益和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市总工会还将集体协商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完善工会、企业、职工共同参与的集体协商机制。10年来,全市先后有黄金、劳务派遣、快递3个行业和三门峡经济开发区的集体协商被全国总工会选入《全国集体协商典型案例》。其中劳务派遣行业集体协商,2019年被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与国际劳工组织选入《中国集体协商的典型实践》,三门峡经济开发区集体协商在2022年被全国劳动关系三方会议评为全国十大《集体协商优秀案例(2019—2021)》。 同时,市总工会扎实做好职工普法维权工作,近3年来,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等公益普法宣传活动500余场次,“送法律下基层”100余场,服务群众达20万人次,发放法律资料6万余册,确保了职工维权意识持续增强。 落实劳务派遣行业同工同酬、带薪休假、医疗期最低工资、下岗职工生活费和企业年金等职工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一个个新举措的落实、新问题的解决,见证了新发展理念在三门峡工会维权工作中的深入落实,让广大职工拥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工会建设 凝心聚力上台阶 工会建设是做好工会工作的基础,新形势新任务对工会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门峡市总工会一方面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提高工会系统党的建设和自身建设水平,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另一方面持续落实上级部署,围绕新业态提升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水平,扩大工会服务有效覆盖面,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打通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货车司机、快递员、护工、家政服务员、商场信息员、网约送餐员、房产中介员、保安员等“八大群体”建会入会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2019年,市总工会以“工会组织建设年”活动为统领,强化组织领导和目标管理,深入调研,周密部署,对三门峡市航华物流有限公司进行重点培育,规范成立了全市首家联合工会,吸纳196名货车司机加入工会组织,被交通运输部和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第一批“司机之家”建设试点示范单位。随后,他们深入“八大群体”聚集企业、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劳务派遣公司等基层一线指导培训,充分发挥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以服务促进入会,实现了建立一个、辐射一批、带动一片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组建新业态工会121个,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26874人,其中新建“八大群体”工会18家,发展“八大群体”工会会员8265名。 工会建设水平的大幅提升,也进一步促进了市总工会对外交流、精神文明建设、信访、督查、信息、统计、双拥、统战等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市总工会先后获得“国家级节约型机关”“河南省工会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工会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工会‘七五’普法先进单位”“河南省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财务工作更是连续10年荣获“全国工会财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新成效奠定新起点,新使命引领新征程。市总工会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凝聚全市广大职工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奋力担当,再创佳绩! |
凝聚建功新时代的奋进力量
——三门峡市总工会党的十八大以来重点工作综述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9-30 打印

- 上一条:三门峡市应急管理局:应人民之急 护岁月静好
- 下一条:躬身探幽 赓续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