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雪天的温暖

□晨荷
来源: 发布日期:2023-12-20   打印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每近冬至,心底总多一份期盼。这期盼里自然少不了北方的饺子,但更多的是期盼一场雪的降临。

  一场雪,终于在冬至前落了下来。萧瑟空旷的冬日立马变得纷繁热闹,仿佛雪花不是寒冷的结晶,而是温暖的使者。

  在外地工作的高中同学因为女儿的婚事回到老家,约了同学在冬至前小聚。席间大家争相发言,笑声不断。平常不大说话的老郭,突然站起来大声说,要给大家讲个故事。这故事与寒冷有关,与在场的一个同学有关。

  老郭喝了一杯酒,开始讲故事。

  “那还是咱们上学的时候,那时候的冬天真冷呀。有一天夜里下雪,被子太薄,冻得我睡不着觉,就起来在寝室里乱转。当我转到睡在墙角的一个同学跟前时,就求他,让我进他的被窝暖暖。同学不愿意,说他被窝也不暖和。我很失望地继续在寝室转悠。有同学说,你得夜游症了,这么冷转悠啥。”

  老郭说,就在他冷得发抖又不知怎么办的时候,睡在墙角的那位同学喊:“郭,别转了。”

  老郭钻进了同学热乎乎的被窝里,“我抱住那位同学,感到那么温暖,这温暖我记了一辈子。”老郭说着一指请客的那位同学,说:“就是他。我俩曾睡过一个被窝,但我抱的是他的脚,同学们听清楚,是脚。”

  “哈哈哈……”大家发出笑声,两位女同学更是笑得伏在桌子上,直喊肚子疼。

  欢笑过后,我们提议为当年的友谊干杯,有几位男同学竟然有些泪花花的……

  那是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在卢氏官坡上高中,大部分学生都需要住校。那时候女生睡的是床板,到了冬天,为了取暖,大多两个人睡一个被窝。而男同学睡的床铺是水泥台子,冰凉可想而知。所以闹出老郭那种笑话,也可以理解。

  我们这代人,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苦寒,记忆里最深刻的,是人与人之间给予的温暖。这温暖,就像冬日里的阳光,穿透时光的冰霜,照亮彼此的心灵。

  随后另一位同学,也讲了一个故事。那故事也和冬至有关。

  这位同学的家离学校有四十多里地,每个星期天,他都是用一根木棍两头挑着馍和酸菜,吃过中午饭后就出发往学校赶。高二那年冬天,冬至前夕,天下了很大的雪。大雪封了山,封了路,住校的同学周末大多都回不了家,有的更是断了饭票。同学当时只剩几斤粗粮饭票,细粮饭票连一两都没了。听说学校食堂冬至那天要包“角角”,所谓“角角”就是用豆面掺白面包的素饺子,于是,同学就跟住得离学校比较近的同桌随朝说,请他周末返校时,捎二斤白面来,算是自己借的。

  那个星期天的下午,同学一直盼着同桌返校,他几次到学校门口张望,可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并没有同桌的身影。

  第二天早上,同学正在上课,老师说教室门口有人找他。当他疑惑地走到教室门口,只见一位中年男人,把挑着的担子放在地上,手里捧着一个面袋,看见他就问:“你是随朝的同桌吧?随朝病了,发着烧不能来学校。他说你这星期没有细粮饭票,冬至又到跟前了,让我给你送二斤白面。”

  随朝的父亲穿着旧棉袄,脚上是那个年代常见的黄胶鞋,鞋和棉袄一样旧得褪了颜色,寒风把他的脸和手吹得通红,但他手中捧着的面袋却带着温热,像一团棉花温暖着同学不安的心。同学说,在他以后的记忆中,那装着二斤白面的面袋永远像那年的雪花一样洁白、耀眼。

  同学参加工作后,曾多方打听同桌随朝的消息。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联系上,直到七八年前,他才得知,随朝已在几年前因病去世了……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我分明看到同学低下头,抹去眼角的泪。2016年,卢氏县打响脱贫攻坚战时,我的这位同学曾担任所在单位的扶贫工作队队长,他们单位包扶着全县海拔较高、地理位置很偏远的一个村庄,那时村庄还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大雪封山时,他和队员一起扛着棉被,提着米、面、油沿着九曲十八弯的山路走到村里,给村里的老弱病残送去过冬的温暖。这一送,就是好多个冬天,直到村里的老人整体搬迁到山下。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心中满怀感恩,事事皆为温暖。也许正是那一袋面粉,激励着他把滴水之恩,汇入扶贫路上的涌泉,浇灌贫瘠之地的荒芜,走出无悔的岁月。

  结束聚会,天空中有大片雪花落下来,落在冬至前的大地上。大地一片洁白,这温暖的使者,落进心里,烙印成我们永远难忘的记忆。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