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七次党代会以来,市委组织部在省委组织部的大力指导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大局,统筹推进干部、基层组织、人才、公务员、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以组织工作高质量保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 中科院专家三门峡行 突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
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
始终把教育培训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不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抓实党内学习教育。扎实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三门峡实际,创新乡镇“党性教育大讲堂”和机关事业单位“四对照四反思”、“千名支书讲党课、万名党员上讲台”等载体平台,建立完善常态长效机制,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绝大多数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真正使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了思想洗礼、淬炼了政治坚定。
![]() 全市优秀驻村干部表彰颁奖大会 抓好干部教育培训。突出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和专业化培训,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脱贫攻坚、城市治理等重点内容,通过上级调训、专题培训、全员轮训等方式,累计培训干部15.9万余人次。2020年,在全省“四史”知识竞赛中,我市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15名同志获优秀个人奖。
![]() 全省“四史”知识竞赛 抓活党员教育培训。结合党员需求和基层实际,创新党员教育载体,先后举办“党课开讲啦”“党徽闪耀崤函”“送课到基层”等系列活动,打造了市党性教育馆、三门峡大坝、渑池八路军兵站旧址等现场教学点,拍摄制作党员教育专题片400余部,组织26.4万余名党员进党校接受教育培训,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手机客户端等平台教育培训党员150余万人次。市委组织部被评为“全省党员教育电视片制播工作先进单位”。
突出忠诚干净担当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紧紧围绕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建设,持续拓宽选人视野,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部干事创业导向。
领导班子建设得到新加强。坚持好干部标准,突出有为有位导向,扎实做好机构改革和县(市、区)党委换届领导班子优化配备工作。机构改革后,涉及机构改革调整的24家市直单位党政正职平均年龄由55岁下降到47岁,市直单位“一把手”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比提高到42.4%;县(市、区)党委换届后,党政班子成员平均年龄达到45.2岁,其中具有乡镇党政正职经历的占44%,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占46.4%,班子整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功能作用进一步增强。
干部识别研判措施得到新优化。探索优秀干部“多方无任用推荐”,采取领导干部署名推荐和“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等无记名推荐的形式,不固定时间、不设定具体岗位推荐优秀干部,让更多人、从更大范围内推荐优秀干部,先后4次开展“无任用推荐”,为干部选拔使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尤其在“三大攻坚战”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实行“一事一考一推”,有效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取得新突破。着眼事业长远发展,创新干部提名办法,面向全市竞争性推选45名副县级年轻干部提名人选,干部队伍结构优化明显。同时,针对乡镇领导班子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在全市开展乡镇科级干部提名人选竞争性推选工作,经过统一考评考察和县(市、区)党委集中研究,择优使用乡镇党政正职9名、党政副职63名。乡镇换届后,全市乡镇党委班子成员35岁以下的达到34.9%,具有乡镇工作经历的达到86.9%,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达到77.2%,比上次换届提高了8.3%。进一步加大干部源头储备力度,五年来累计新招录公务员1064人、选调生172人。
干部管理监督取得新成效。突出“严”的主基调,制定《干部人事工作政策规定》《干部人事档案任前审核办法》等文件,提高干部人事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2017年以来抽查核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1446人次。强化干部正向激励,深入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工作,将职级晋升与事业发展需要、德才表现、职责轻重、工作实绩等因素相挂钩,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优化完善“3+4+1”年度综合考核体系,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突出基层基础导向
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鲜明导向,不断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强化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
深入实施农村“三年强基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党支部“五星争创”活动,累计整顿软弱涣散村、后进村426个,创建“五星级党支部”1104个,全市“五星级党支部”比例达到91.2%。大力实施农村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计划,市县联动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轮训一遍,在乡镇开设党性教育大讲堂,对乡村干部进行常态化培训。以县为单位,“一村一策”制定集体经济发展方案,推广乡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模式,2020年年底全市集体经济“空白村”全部清零,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28个,其中10万元以上的达到410个。
全力推进城市基层党建系统性整体性建设。持续完善城市基层组织体系,深入实施城市基层党建“两年提升计划”,探索成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健全完善“街道—社区—小区—楼栋”组织网络,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创新实行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工作机制,着力打造“红色物业”,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建成“一有七中心”社区78个,建立小区党支部555个,创建“红色物业”小区52个。疫情防控“党支部建在小区上”的做法被中组部《组工通讯》和《河南组工信息》刊载交流。
统筹推动各领域党建提质增效。扎实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分领域制定标准、督促提升。实行机关党建目标和党员目标“双积分”管理,全省机关党建示范观摩会在我市召开。在市县成立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工委,按照“十有”标准开展规范化建设,打造“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67个,其中省级示范点8个,涌现出河南振宇产业有限公司、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非公党建典型。
![]() 河南振宇产业公司 全面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突出政治标准,严格执行“双推双评三全程”工作规程,累计发展党员17546名。积极搭建在职党员进社区、农村无职党员“一编三定”等党员作用发挥平台,持续深化农村党员积分管理,丰富积分项目,优化积分规则,强化结果运用,促进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累计申报积分事项150万余项。2018年,三门峡在中组部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阳店镇官庄原村千亩芍药 突出人才引领发展
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
聚焦人才平台建设,着力创新方式引才、打造品牌育才、搭建平台兴才、优化服务留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着力拓宽引才渠道。出台“1+8”人才政策等系列政策文件,实行“人才+项目”引才模式,2018年以来共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43个、高层次人才280名,实施人才项目81个,带动投资31亿元,眼科研究院、环保石头造纸等一批高水平人才项目落地见效。积极参加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成功举办“陕西高校技术成果走进三门峡”等重大招才引智专项活动21个,签约合作项目32个,杜仲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落户三门峡。大力推进院地院企合作,与120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深入实施“名校英才来峡”计划,完善人才办、编办、人社局“联审联批”机制,全市事业单位累计引进优秀青年人才497名。
着力培养壮大本土人才队伍。积极对接融入省重大人才工程,2020年我市5名人才成功入选中原领军人才,入选人数在全省各地市位居前列。制定拔尖人才领航、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6个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着力打造人才培育系列品牌。激励引导80余名专家人才在疫情防控一线担当作为,选派52名科技特派员到基层服务,促使人才在实践磨炼中快速成长。
![]() 河南村党群服务中心 着力构建干事创业平台。加快建设中关村三门峡科技城项目,组建“研究院+公司”双平台组织架构,有效破除科研与经济之间的“两张皮”问题,打造科研项目“牵头人”、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人才“蓄水池”。加快人才工作联络站建设,西安、洛阳已建成运营,北京、上海、深圳、郑州4个工作站正在加紧筹建。
着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在全省率先建成面积1700平方米的集公共服务、洽谈合作、培训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服务综合体,出台人才公寓建设管理办法,今年年底前市本级人才公寓可达到750套。实施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在医疗保健、文化旅游、公共出行、住宿餐饮、金融服务等方面为人才提供全方位贴心服务。
突出打铁必须自身硬
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坚持以自我革命精神持续加强部机关自身建设,着力打造“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
![]() 举办“组工业务课堂” 突出政治建部。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机关周五集中学习制度,带头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不断加强思想淬炼。健全党建积分管理机制,规范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四个机关党支部全部成功创建“五星级党支部”,机关党委被评为全市结对共建先进党组织。
![]() 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到修德养廉馆参观学习 突出能力强部。落实干部轮岗交流制度,部机关一半以上的中层干部在两个以上岗位工作过。搭建干部成长平台,先后选派3名驻村第一书记到杜荆村驻村工作。开设“组工业务课堂”,定期由科长或业务骨干围绕组织工作难点、最新政策精神等进行集中宣讲,做到以学促干、学干相长。改进组织部门调研工作,组建课题组进行重点攻关,不断提高组工干部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出从严治部。注重加强对组工干部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警示教育,严格落实组工干部“十严禁”和干部选拔任用“十不准”要求,教育引导组工干部对党绝对忠诚、政治上绝对可靠。大力弘扬“政治过硬、公道正派、务实担当、廉洁奉公、甘为人梯”的组工精神,深入开展“新衙门作风”整治,深化组织系统效能革命,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以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组宣)
(本版图片由三门峡市委组织部提供)
( 编辑:李建新 ) |
党建引领促发展凝心聚力谱新篇
——全市组织工作五年综述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9-15 打印

- 上一条:进一步做好涧河水环境治理工作
- 下一条:我市高质量推进传统村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