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4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夏季头汗频发 中医教你应对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7-04   打印

  夏日炎炎,不少人发现头部、脖子汗珠直往下滚,身体其他部位却相对干爽。这种异常头汗,在中医看来,往往是身体发出的健康预警信号。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阳气汇聚于此推动津液外泄调节体温。一旦这一机制失衡,头汗便会异常增多。这背后,通常有三大常见原因。

  一是气虚型。先天禀赋不足,或过度劳累、久病损伤正气,导致脾气虚弱,无法固摄津液。这类人活动后头汗加重,还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欲不振等症状。

  二是脾胃湿阻型。长期偏爱辛辣油腻、甜食,会使脾胃运化失常,湿气内生化热,湿热上蒸迫使津液从头部排出,患者多口中黏腻、舌苔厚腻、大便黏滞不爽。临床发现,气虚型和脾胃湿阻型常合并出现,单纯阴虚型相对少见。

  三是阴虚型。熬夜、情绪波动大、生活不节制等会耗伤阴液,阴虚生内热,虚热上扰引发头汗,常伴五心烦热、夜间盗汗、口干咽燥等表现。

  针对不同类型头汗原因,中医有相应的调理方案。气虚型可在煲汤时加入党参、白术、山药,健脾益气;脾胃湿阻型可用荷叶、陈皮、薏苡仁煮水代茶饮,健脾祛湿;阴虚型则适合用百合、银耳、枸杞子煮粥食用,能滋阴润燥。气虚人群还可选择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每日15分钟,每周2—3次,可起到温阳补气、调和气血,卫外固密,津液得以固摄,从而改善气虚所致的头汗症状。

  情绪调节和生活习惯改善也很重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练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同时,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当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调节气血运行。    (三门峡市中医院 柴松波)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