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1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绿色转型责无旁贷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5-05   打印
本报评论员

  “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随着发展理念的持续提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国全民的共识。

  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全面绿色转型战略,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准政策导向,突出“双控”倒逼,坚持先立后破,推进各领域全面绿色转型,提升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含金量。

  绿色转型是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基础,以绿色管理为保障,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平衡,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其本质就是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科学发展模式转变。

  作为曾经的资源型城市,三门峡对“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体会深刻;作为日益闪亮的天鹅之城,三门峡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是深为信服。近年,三门峡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相关工作部署,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优化能源结构、持续推进节能增效等方面持续发力、成效明显,小秦岭生态修复、240公里复合型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更是成为全国的“样板”。

  立足生态优势,进一步加快绿色转型,确保生态保护走在全国前列,三门峡责无旁贷。

  我们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样板区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实施堤岸加固、滩区综合整治、河道畅通工程,开展大坝库区清淤和泥沙综合利用,打造堤固河畅的黄河安澜“样板”;深化国土修复治理,攻坚沿黄矿山和无主矿山整治,建设50万亩旱作梯田,打造岸绿景美的水土保持“样板”;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依法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打造山清水秀的环境质量“样板”;优化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湿地公园等重点区域生态系统,加强动植物保护,打造生机盎然的生物多样性“样板”。

  要发展绿色能源,积极发展风电能、光伏发电、抽水蓄能电站、空气能等,打造全省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壮大绿色产业,严格控制“两高一危”项目,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高效产业,加快高耗能企业绿色化转型和技术改造,打造“无废城市”,探索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崛起的路径;倡导绿色生产生活,加快运输结构、交通装备和基础设施迭代升级,在旧城改造、新城开发中全面推广绿色建筑,推进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等试点创建,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让绿色低碳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