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精密量仪产业:从聚集走向聚变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5-20   打印

文/本报记者 柴锦玉 图/本报记者 杜杰

  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加工精密仪器零部件

  初夏万物并秀,两栋棕红色的大楼矗立,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精密量仪产业科技园内,一片生产繁忙景象。近年来,示范区积极打造量仪产业“一院四中心”,随着量仪产业技术研究院、精密机械加工中心、计量检测中心、金属材料表面处理中心的建成投用,生活配套服务中心的加快建设,产业平台作用更加凸显,打造产业创新发展高地的步伐迅疾强劲。

  精密全要素资源协同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从聚集、聚焦、聚合到聚变,精密量仪产业园建设,折射着一个“老名牌”产业历经蜕变的时代之光,也成为三门峡特色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的缩影。

  一、从聚集到聚焦

  “五一”假期刚过,三门峡中泰量仪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正在对产品进行外体固定包装,准备物流发货。

  “这是今年以来发往上海的第三批汽车行业检测产品,我们的销售之所以这么好,得益于园区的生产和营商环境。”该公司总经理皇甫真才深有感慨,“这几年,其他量仪兄弟企业纷纷入驻,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也让我们对今后发展充满信心!”

  2014年,示范区精密量仪产业科技园刚刚建成,该公司成为第一家入驻企业。如今,科技园已入驻华智量仪研究院有限公司、超思量仪科技有限公司、耀蓝热表处理有限公司、河南汉量校准检测有限公司、翔麟精密量仪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占全市量仪企业的半数。

  “中国量仪看河南,河南量仪看三门峡。”精密量仪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门峡市1965年诞生的中国首家精密量仪生产企业,是优秀的行业创立者与先行者,在国际国内同行业中享有很高声誉,创造出辉煌的历史。近年,全市精密量仪企业产品共有七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在国内市场占比15%。

  精密量仪产业在科技园形成聚集之势,把握产业发展的时代脉动,抢机遇、开新局。

  市场地位下滑、企业规模小而散、人才流失、缺乏专业配套企业及服务……近年,我市精密量仪产业也面临着一些短板和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把精密量仪产业列为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出台了《加快精密量仪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支持政策,并规划重点依托示范区,建设以“一院四中心”为载体的精密量仪产业科技园,助推全市量仪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提升量仪行业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建设全国范围内优势明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精密量仪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力争2025年全市精密量仪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

  从聚集到聚焦,催生的是产业的变革。

  二、从聚集到聚合

  “我们能够综合各方面因素,为客户提供一整套测量解决方案,以前须到洛阳、郑州开展的业务现在园区就可完成。”河南汉量校准检测有限公司业务室内,几排工作人员正在线上接单,5月17日当天接单量在60个以上。

  这是一家通过国家级高新企业认证的企业,技术人员多数从西安引进。公司总经理闫博是一位“返乡创业”青年,他表示:“三门峡区位有优势,园区政策好、服务好,这里是我们在河南落户的首家公司,已顺利开展骏通、开曼、东方希望等企业的实验室仪器校准业务。”

  为加快量仪企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示范区通过政府投入带动社会资本加入,使量仪产业“一院四中心”平台成为破解行业发展瓶颈的重要载体、服务企业的重要抓手,促进各种资源向园区聚合。

  量仪产业技术研究院,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建立由政府、科研院所、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新型研发机构,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围绕我市量仪产业发展难题,瞄准市场,实现精准研发和有效开发,从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精密机械加工中心,采用“政府资金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组建,配备国际先进的高精尖机加设备,解决企业长期委外加工难题,提高小微精密量仪企业吸引力。

  计量检测中心,引进河南汉量校准检测有限公司建设河南计量检测中心,一期投资600万元,建设电学、理化、长度、力学、热工、高压6个类别的检测科室,打造我市首家第三方计量检测中心。

  金属材料表面处理中心,既节能环保又满足企业需求,购置成套热处理设备、表面处理设备,形成年处理150吨以上的热处理及表面处理能力,填补了我市在金属表面处理方面的空白。

  生活配套服务中心,立足服务企业,建设4000平方米服务设施,包含园区职工食堂、职工宿舍、活动室等。

  聚集政府、市场、企业、研发机构这些自主创新要素平台,形成企业与各方良性互动的聚合,探索的是产业的创新。

  三、从聚集到聚变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三门峡金属材料表面处理中心内,工作人员认真巡查着项目一期生产线管网。项目建设技术总监谷淑岗表示,依托先进设备,企业力争打造黄河金三角地区行业标杆。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集聚发展,示范区以加快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完善和提升研发服务能力为重点,大力支持鼓励量仪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发新产品,不断在量仪中高端领域实现新突破,持续提升量仪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推动量仪产业实现创新型、集约化、链条式发展。

  科技创新是引擎。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通过产业平台,加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力度,破解产业技术难题,开发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 重振三门峡国内量仪产业三大生产基地之一的雄风。

  持续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一企一策、专班对接,强化平台共用、资源共享、人才互通,以“创新集群”引领精密量仪产业发展。

  示范区党工委书记胡志权说:“示范区服务产业发展,坚持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产业规模化、规模发展园区化、园区服务订制化。量仪企业在示范区实现聚集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按‘四化’去服务。”不仅是量仪产业,示范区的宝武绿色制造产业园、中金新材料产业园、大唐新能源产业园、中科再制造产业园、保税物流园等5个百亿元以上级产业园区,和量仪产业园一样,走的也是“四化”的路子。2021年示范区企业营业收入达到650亿元,稳居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

  从聚集到聚变,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催化剂”“推进器”。三门峡精密量仪产业,历经生长阵痛而光彩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