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修养在身 党性永存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7-04   打印

  本报记者 王超

  7月3日,天空飘着蒙蒙细雨,在静谧的渑池县城,位于海露大街95号的刘少奇旧居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在这座不大的院落里,刘少奇同志撰写了《共产党员的修养》提纲,“党性修养”的理论从此发源,由此阐发而成的彪炳史册的理论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被誉为“一部培养合格的成熟的共产党员的教科书”,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合格的中国共产党人。

  站在刘少奇旧居外,新修缮的“刘少奇旧居”牌匾和油漆尚未完全风干的红色大门,依旧掩饰不住历史的沧桑,继续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迈步走进刘少奇旧居,第一展室、第二展室分布东西,分“奔赴中原 临危受命”“创建理论 首次宣讲”“率先垂范 知行合一”“广泛传播 影响深远”四个篇章,将刘少奇在渑池期间的经历、《共产党员的修养》提纲撰写情况及深远影响等,通过文字、图片、图表一一展现在人们面前。

  刘少奇曾经的住室内,油漆脱落的书桌、椅子、单人床、炭火盆——这四件曾经伴随刘少奇工作生活的物件依次陈列。依稀间,刘少奇从未离开,俯身案牍正在书写《共产党员的修养》提纲……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仁人志士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新党员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新任中共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也开始系统思考共产党员的思想修养问题。

  1938年11月28日,刘少奇在奔赴中共中原局所在地竹沟途中经过渑池,在此停留了56天。其间,刘少奇白天组织召开会议,部署各项工作;夜晚在煤油灯下伏案写作,最终得以完成《共产党员的修养》提纲。同年年底,刘少奇在渑池县主持召开豫西特委会议后举办的党员训练班上,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报告。此后,《共产党员的修养》提纲经过刘少奇同志在竹沟的修改,在延安讲课充实、发展,最终形成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高屋建瓴地指出了“共产党员进行修养的必要性”、“修养和革命实践的关系”和“党内错误思想意识的根源”,以及“对待党内错误思想意识的态度”等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第一次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与党性修养融为一体的历史必然性,从党性的高度教育共产党员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并从理论和实践结合角度阐明了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目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此书问世后,先后被印刷数十次,总印数以千万计,还有英文、日文、捷文、荷文、西班牙文等多种译本在数十个国家发行。这本书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对从思想上建设和巩固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在党的建设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我们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时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今年4月18日,刘少奇旧居开始提升改造,对后院上房、东西厢房、院门及大门进行保护性修缮;6月29日,内部布展完成,目前正在开展扫尾工作。从6月29日重新接待参观者至今,刘少奇旧居已接待周边地区60批次1800余人。

  修养在身,党性永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虽诞生于革命时期,但其深邃的思想内涵,依旧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