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双战双赢” 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我市相关企业主动作为,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及时转产。顺康医疗器械公司引进年产1.5亿只医用口罩项目,创造了“1天选址,2周建成,18天投产,24天办证”的纪录。渑池古斯特花辊仅用25天,就建成日产1吨医用熔喷无纺布生产线,成为全省在疫情发生后首条投产的熔喷无纺布生产线。圣玛斯科技、浩洋服饰、奥科化工、广宇生物等企业,积极转产医用口罩、防护服、84消毒液、防疫药品等,短时间内形成了日产医用口罩160万只、熔喷无纺布2.5吨、防护服7000套的产能,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千方百计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我市成立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企业服务组,先于省里制定下发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具体措施,细化金融、文化旅游、房地产等领域支持举措,落实财税、金融、能源、社保等优惠政策。领导干部下沉一线跟踪服务企业,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复工复产。坚持“电量日监测、价格周报告、运行月分析”工作机制,强化100家重点企业监测分析。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高于全省4.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 “三大改造”成果丰硕 2020年,全市梳理第一批“三大改造”项目378个,涉及294家企业,总投资338.2亿元。当年全市共实施项目269个,年度计划投资130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34.8亿元,规上企业覆盖率达到45%。 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资金。为电熔刚玉等9家企业争取到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2076万元,为仰韶酒业申报“豫酒振兴”专项资金500万元,为骏通车辆、鑫锋磨料申报2021年省先进制造业专项资金700余万元,为华鑫铜箔申报国家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金858万元。设立5000万元的市级“三大改造”专项资金,27个项目、9个智能工厂(车间)和绿色工厂,共获支持资金4560万元。 绿色工厂、智能工厂建设长足发展。戴卡轮毂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工厂,腾跃同力水泥、速达公司创建为省级绿色工厂;东方希望创建为省级智能工厂,承明光电等3家企业创建为省级智能车间。2020年,全市新增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9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0家、“两化”融合对标企业181家、企业上云1266家。 5G网络建设、产业发展全省领先 抢抓国家和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5G建设重大机遇,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成立市5G领导小组,研究解决5G网络建设中的疑难问题。2020年,协调解决疑难站址96个,转供电改直供电基站321个,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1177个,实现了5G网络县城及以上城区全覆盖、重点乡镇和重点场景按需覆盖。此做法受到省政府表彰并在全省推广。 积极谋划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应用场景项目。2020年谋划上报5G项目73个,总投资29.97亿元,项目数居全省第二。其中列入省5G项目库25个,开工17个。金渠银通5G用银粉等项目建成投产,寺河山5G智慧苹果小镇等应用场景项目成效初显。今年1至2月,新增5G项目10个,累计达到83个,总投资46.06亿元。 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赋能。与上海理想信息产业集团合作共建5G+工业互联网创新实验室;与中国电信合作的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期建成上线,目前入驻企业720余家,提供解决方案40余款、工业软件40余款,发布供需对接398项,工业品产品1611个。 产业转型升级步履铿锵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黄金珠宝业持续加快发展,金渠集团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可提供标准金锭企业资质验收,中原黄金冶炼厂、国投金城冶金营收和利润大幅提升。铝工业加快向中高端延伸和全产业链发展,宝武铝业一期30万吨铝合金精深加工项目实现投产,恒康铝业复产在即。煤矿智能化建设、“一优三减”和“四化”持续提升,耿村煤矿、常村煤矿建成智能化工作面。绿色建材园项目加快实施,锦荣水泥、同力水泥技术改造成效突出。刚玉产业绿色化发展加快,陕州冶金工业园、明珠电冶等刚玉企业改造成效明显,瑞尔新材料10万吨低钠白刚玉项目建成投产,颐万新材料7万吨铝基纳米材料项目开工建设。化工产业方面,峡光高分子材料公司5万吨己二腈项目开工,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任务全面完成。食品产业方面,仰韶酒业营收逆势增长30%,豫酒领头羊地位更加巩固。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不断壮大。新材料方面,宝鑫电子4万吨铜箔二期、三期工程一段建成投产,朝辉铜业1万吨压延铜箔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汇盛铜业23万吨铜精深加工项目落地开工,铜产业增加值连续三年增长30%以上,我市正逐步成为全国重要的铜箔生产基地和全省最大的铜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方面,锐意泰克新能源商用车一期项目不到6个月建成投产,猛狮科技、星能科技、中科芯时代等项目顺利推进;与铁塔能源、国网河南电力、河南联合化工集团等签订充电桩建设合作协议,累计建成53座充电站、1521个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5559辆。5G新基建方面,易事特5G+科创园一期项目不到4个月就建成投产。装备制造方面,制定产业升级行动计划,为21家企业完成铸造产能评定;骏通公司智能制造行业领先,化工机械公司被工信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车重装轨道交通产业链加快打造。生物医药方面,渑池广宇生物年产2000吨中成药扩建项目建成投产,赛诺维制药被认定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企业服务扎实有效 2020年,我市坚持优化企业服务,切实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加快发展。落细落实惠企政策,加强中央、省、市惠企政策宣传落实,累计为企业减免税费13.7亿元、电费1.1亿元、燃气费789万元。开展“金桥工程”银企对接活动,达成融资4.81亿元;为“专精特新”企业发放贷款6004万元;组织“创客中国”大赛融资对接活动三门峡专场,达成融资意向3000万元。出台《支持“双十”企业及百家重点培育企业奖励政策》,对贡献大、成长性好的企业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协调解决企业难题,开展“一联三帮”“两个行动”系列活动,协调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等6个方面82个问题。建立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首席服务官”制度,解决企业问题297个。全面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全年完成清欠1.03亿元。 ( 编辑:师宝华 ) |
2020,直面“疫情”挑战,实现逆势增长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4-06 打印

- 上一条:2021,站位新起点,再谱新篇章
- 下一条:奋力开创新时期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