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3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域 > 正文

特刊丨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流出一首赞歌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02   打印

  图① 李文给当地医生讲解中国诊疗指南。受访者供图

  图② 国庆节当天,乌拉斯台边防连战士闫凯博(左三)和战友们坚守在边境巡逻一线。卢俊杰 摄

  图③ 郑州城发高科工程管理部经理叶刘杰在重点项目建设工地查看工程进度与质量。黄岱昕 摄

  核心提示

  国庆中秋假期,神州大地繁花似锦、万家团圆。当大多数人都在享受假期时,有一群身影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他们或是把仁心播撒在非洲的医疗队员,或是用青春丈量山河的边疆卫士,或是用汗水浇筑时代丰碑的建设者,或是忙碌在生产车间的一线工人,或是用车轮串联幸福生活的货车司机……

  岗位不同,初心如一。他们以“舍小家为大家”的担当,写下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时刻,让我们聆听这些坚守者的故事——无论走到哪里,这份对祖国最真挚的祝福,也是献给这个时代最动人的赞歌。

  货车司机

  车轮上的平凡坚守

  □本报记者 胡舒彤

  10月1日早上8点20分,记者收到贾光磊发来的微信消息:“已到阜阳,正在卸货。”同时还附上了早餐照片,一碗稀饭,几个包子。

  贾光磊是河南长通运输有限公司的一名货车司机,今年51岁,从事货车司机工作已有20多个年头。国庆中秋假期期间,由于物流运输需求量大幅增加,贾光磊比平时更忙了。

  “9月30日晚上12点出发去合肥,顺利的话路上要11个多小时。这个国庆节又是在路上过的,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贾光磊说。

  为了方便客户白天收货,物流货车司机一般都是夜里出车。这次去合肥,贾光磊开的是一辆长度近20米的6轴大型集装箱货车,可装货物35吨。

  “车上装的是日用品和生产物资,假期路上车多要保障安全,更要把货及时送到,不能大过节的让客户等。”贾光磊说,按照规定,货车司机连续行车4个小时必须休息。一般都是开3.5个小时左右换人,所以,跑长途都是双驾驶员。

  在车辆驾驶座的后面有一张简陋的小床,休息间隙,贾光磊还会通过手机给家人报个平安。

  安全是所有货车司机最关注的问题。每到一个停车点,贾光磊都会拿着铁棍,挨个敲击轮胎,检查是否有漏气。

  这些年跑物流运输,贾光磊感触最深的就是路越来越好走了。他回忆道,早年从郑州出发去周口送货,一趟去程要六七个小时。道路很窄,还有大坑,一不小心连车带人都会被巅起来。现在路修好了,郑州去周口也就3个多小时。“路况好了,司机路上更安全。大家的日子都越过越好了,咋能不开心?”他高兴地说。

  当天中午12点20分,贾光磊发来微信定位,他们走到合肥市长丰县了,离合肥的货物中转中心还有1个小时的车程。“今天路上车多,有点堵,耽误了些时间。待会儿在路边随便吃点,抓紧送货最重要。”他微信里告诉记者。

  生活中,还有很多像贾光磊一样的物流货车司机常年奔波在运输服务第一线,他们连接着城市与乡村、生产与消费,不仅是经济动脉的“红细胞”,更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

  援非医疗队

  东非高原上的仁心“医”靠

  □本报记者 李晓敏

  东非高原的清晨,天色微亮。在中国援埃塞俄比亚医疗队的驻地小院里,16名队员已整齐列队,他们身着整洁的队服,胸前,带有中国国旗的队徽格外醒目。

  10月1日,国庆节。距离祖国8000多公里外,一场特殊的升旗仪式即将开始。

  随着音乐,队员们唱起了国歌。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追随着那片移动的红色,仿佛能越过千山万水,看见家的方向。

  “今天,我们在这里,面向祖国升起国旗。”队长李文注视着旗帜说,“这抹红,装着我们的想念,也记录着我们在这片土地上走过的每一天。”

  自从三个月前从河南来到埃塞俄比亚,这支16人的医疗队就明白,从那时开始,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不只代表自己。走出国门,这种感受尤其强烈——每个人都像一张行走的“中国名片”。

  “在这里,我们怎么做,当地人眼中的中国人就是什么样。”李文常这样提醒大家。这种意识,已融入日常的点点滴滴。

  而在专业的医疗领域,这份自觉则化作了更具体的担当。

  一名当地严重足踝皮肤创伤后脱套坏死缺失感染患者,经医疗队精心救治,最终避免了截肢的悲剧,患者与家属感激不尽;一名仅两个月大的女婴患有先天性脑积水,手术成功后,李文仍不松懈,对照《中国儿童脑积水外科治疗及并发症处理专家共识》,逐页标注重点,并绘制示意图辅助理解,还自费购置器械捐赠当地,令当地医生感佩不已。

  一周前,中国驻埃塞俄比亚使馆举办了国庆暨中埃建交招待会,医疗队全体受邀参加。李文感慨:“这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祖国的关怀。既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鞭策。”

  此刻,驻地的国旗在晨风中轻轻舒展。仪式结束,队员们不约而同地再次哼唱起《我和我的祖国》,轻柔的歌声汇聚成温暖的力量。

  他们身后,驻地大门上的那副红色对联在朝阳下熠熠生辉:“白衣执甲爱无疆,甘苦自知终无悔;远赴重洋铭初心,万里为邻履使命。”

  边防军人

  守边就是守家

  □本报记者 徐东坡 本报通讯员 秦思雨

  在新疆东部戈壁深处的乌拉斯台边防连,一群身着迷彩服的边防军人用脚步丈量国土,用忠诚守护安宁,用特殊的方式祝福祖国。

  10月1日清晨,戈壁滩广袤无垠。河南籍边防战士闫凯博整理好装备,和战友们一起踏上当天的巡逻路。2022年,闫凯博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来到离家几千公里外的乌拉斯台边防连,今年是他守边的第4个年头。

  乌拉斯台边防连组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主要担负中蒙边境的巡逻任务。巡逻路线蜿蜒在戈壁与山峦之间,人烟稀少、山风如刀,这里冬季气温可达零下30多摄氏度,山上的积雪没过膝盖,但一切困难都挡不住战士们巡逻的脚步。

  从军以来,闫凯博只回过一次家。“想家吗?”记者问起时,闫凯博笑着说:“说不想是假的,但守边就是守家,这是我们的责任。祖国安宁了,千千万万的家才能团圆。”

  “远离家乡,连队就是家,战友就是亲人。”闫凯博说,最难忘的是第一次在边防过春节时,连队组织包饺子、看春晚,还专门做了胡辣汤。那熟悉的家乡味道,让他差点掉下泪来。

  在乌拉斯台边防连,有一口“同心井”。缺水曾是连队的一大严重问题,官兵们饮用含碱的浅层地表水,水量极少,还时常中断。

  2021年起,周口市与乌拉斯台边防连开展“城连共建”,帮连队打了深水井,建起了阳光晾衣房等设施,深受官兵们喜爱。

  “如今,连队不仅吃水不成问题,驻地阳光大棚蔬菜也有了充足水源。战士们深切感受到河南人民的关怀,士气更高了。”连队指导员仝萌说。

  仝萌介绍,国庆中秋假期期间,连队除加强巡逻外,还举行升国旗、唱红歌、足球比赛等活动,用特有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边防军人最可贵的就是坚守。”仝萌动情地说,“是什么支撑他们?是使命,是信仰,是对祖国最深沉的爱。”

  采访尾声,闫凯博郑重地说:“我将坚守祖国的界碑,不负家人期望,为家乡人民争光。”仝萌代表全连官兵为祖国送上祝福:“祝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我们一定守好国门,戍好边关。”

  远方,山川戈壁壮美如画。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这群可爱的军人用青春和热血,不断传唱“一家不圆万家圆”的动人歌谣。他们的坚守,是对祖国最深情的祝福。

  项目建设者

  重点项目建设火热推进

  □本报记者 黄岱昕

  10月1日,街头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郑州城发高科工程管理部经理叶刘杰一如往常,来到位于郑州高新区的城发高新生物经济产业园建设工地,在各楼栋间穿梭巡视。

  “工程一旦开工,就得开足马力,节假日也不停歇。”叶刘杰说,这个产业园是投资超10亿元的省重点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以“生物经济”为引领,成为集中试应用、研发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小微企业园。

  叶刘杰当天的第一个巡视目标,是31号楼3层顶板的工作面。由于现阶段不具备安装施工电梯的条件,只能通过楼梯上下。浇筑后的楼梯用钢管或定型化栏杆作为护栏进行临时防护,以保证工人的安全。

  来到3楼顶板上方,工人们正搭建防护网。“他们是这个工作面的开荒者,危险系数最大。”叶刘杰说,只有防护网搭建完毕,木工、钢筋工等不同班组才能陆续入场施工。仔细查看每道工序,并对当班工人叮嘱一番注意事项后,叶刘杰才放心离开。

  现阶段项目同工程进度的楼栋有十来栋。“算下来每天要爬30多层楼。”叶刘杰说,自己是项目的党员先锋队队长,越是过节越要做好榜样,质量把控、现场安全、施工进度、成本控制,都要一丝不苟。

  相隔20多公里的郑州市上街区,河南低空经济产业园先导区施工现场同样建设正酣,该项目是郑州市着力打造的优质工程样板。中建三局河南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总工赵汉涛戴好安全帽,走进即将开展外立面施工的航空教育中心大楼,开始实地踏勘。

  “计算机上的BIM设计基本完成,今天任务是对幕墙和屋面工程进行图纸深化设计,编制施工方案。”赵汉涛介绍,不同专业的设计图纸,在实际施工时难免会有冲突,他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消除碰撞、优化方案。

  中原大地上,一大批重点项目正不舍昼夜、有序推进。建设者们以假期里在岗位的坚守,助力大项目早日挑大梁。

  生产工人

  海外订单生产开足马力

  □本报记者 刁良梓 本报通讯员 王勇

  10月1日,位于驻马店市平舆县的河南泰普森休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普森”)的生产车间里,生产线高速运转,一批发往欧美市场的户外休闲产品正在加紧生产。

  “手头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现在每条生产线都在满负荷运转。”该公司工艺技术部负责人丁益挺告诉记者。

  这位40岁出头的企业骨干是浙江杭州人,2019年从泰普森总部外派到平舆。从企业筹建到建成投产,他见证了河南泰普森的成长。

  走进泰普森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生产折叠桌椅、帐篷、户外小拉车等产品。

  在户外家具组装区域,几名女工两人一组,配合默契。一名女工仔细地将零部件分类摆放好,另一名女工则有条不紊地拿起相应部件,按照严格的工艺要求进行拼接组装。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在质检环节,质检员皇甫利利拿着检测工具,从面料的质地、颜色的均匀度,到产品尺寸的精准度,再到各类配件的牢固程度,逐一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发现问题后,她会及时做好标记,并告知相应工序的同事如何改进,不允许有丝毫瑕疵。

  泰普森户外龙头企业的生产繁忙,也带动了全县户外休闲产业园的协同运转。在平舆县户外休闲产业园内,金属管材历经切割、打孔、焊接、喷涂等工序,变成坚固的骨架材料。工人们利用机器熟练地制作靠背、椅面,组装户外藤椅、户外沙发等家具。

  这些“新鲜出炉”的家具被整齐包装码放后,即将远渡重洋,销往全球各地。“我们公司自2019年落户平舆县以来,累计产值达50多亿元,带动引进182家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丁益挺充满激情地说,“企业的发展得益于祖国的强大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


( 编辑: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