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兰莘星智能温控车间整齐的白玉菇。 编者按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金秋时分,秋收的号子已响彻崤函大地,三秋图景正在徐徐展开。即日起,本报《在希望的田野上》栏目推出“秋酿·千畴丰稔”系列报道,走进秋收、秋种、秋管生产一线,以秋日好风光,书写“农村美、农民富、产业旺”的崭新篇章。敬请关注。 “响如鹅掌味如蜜,滑似蒪丝无点涩。”这是宋代大诗人杨万里七言诗《覃子》中的一句。覃子,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用菌,这首诗也证明了我国古人食用菌菇的悠久历史。而据考证,至迟在宋代,我国已开始人工栽培食用菌。 豫西伏牛山区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这里已开始大规模人工栽培食用菌。 仲秋时节,走进位于卢氏县产业集聚区的省级龙头企业河南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海生物”),车间内工人正在装卸、登记、发货。 金海生物办公室主任曲全武介绍,该公司主营业务为食用菌良种繁育、技术研发、示范与推广,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销售与出口,食用菌精深加工、菌糠废料资源化再利用等。目前,公司已建成140亩的现代化食用菌工厂1座、80亩的食用菌精深加工产业园1个、60亩的全元生物有机肥厂1座、标准化出菇基地12个800余亩,具备年产香菇菌棒2500万棒、菌种200万袋、生物有机肥10万吨、年提取1000多吨食药用菌生产能力。投产以来,已累计生产香菇菌棒5000余万棒,推广羊肚菌种植超10万亩,销售有机肥30万吨,实现产值超10亿元。 该公司先后建成3个省级研发平台,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施食用菌栽培与环境智能化调控关键技术”项目共3项技术的实施,承担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授权或转化专利成果16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公司将香菇液体菌种及配套生产栽培工艺规模化运用于日常生产,大大缩短了香菇制种与菌棒培育周期,并成功召开了香菇液体菌种规模化应用现场会。 “我们公司生产的菌棒,出口占到20%,仅此一项就可实现年收入2000万元。”曲全武说。 位于卢氏县横涧乡代家村的河南安兰莘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兰莘星”)则呈现出更为现代化的生产场景。 安兰莘星是卢氏县引进福建珍稀食用菌技术与人才,斥资1.3亿元新建的一家集食用菌菌种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链条、自动化生产企业。“我们选择在这里投建,就是看中这里独特的气候条件,以及周边1000公里内可辐射西安、重庆、成都、武汉的地理优势。”该公司生产经理王卫飞说。 王卫飞介绍,安兰莘星采用国际先进的工厂化瓶栽/袋栽技术,采用工业化、标准化、自动化体系,通过智能化温控、湿控、光控系统,全程模拟香菇最佳自然生长环境,确保生产的菌菇零农残、高品质。公司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主要生产白玉菇,可日产白玉菇2万袋。二期将增加鹿茸菇、海鲜菇生产线,投产后将实现日产各类珍稀食用菌5万袋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年可生产优质菌包1800万袋,预计年产值将突破1亿元。 “我们目前生产的白玉菇,通体洁白,口感脆嫩鲜滑,投放到西安市场后,反响非常好。”安兰莘星技术总监苏乔自说,“我们还积极教导农户科学种植,通过统一提供优质菌包、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回收‘四统一’,有效降低农户种植风险,显著提升农户种植收益。这一模式真正联农、带农、富农,将进一步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走上产业化、科学化的致富之路。” 据了解,2024年,卢氏县食用菌总量4亿棒,产量突破40万吨,实现综合产值96.67亿元,占全县GDP的60%,其规模居河南第一、全国第二。全县现有食用菌生产专业村135个、5000万袋以上的产业大镇4个,带动3.6万户12万名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0%。该县在河南省率先建立食用菌质量追溯体系,“卢氏香菇”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在全国率先制定发布香菇提取物加工团体标准并填补行业空白。该县还成立食用菌出口企业协会,建成“海关监管仓”,将“出海口”搬到“家门口”,33家食用菌加工出口企业年出口近30亿元。 卢氏食用菌产业,真正实现了质誉满天下、菇香飘四海。 南依秦岭、北濒黄河的灵宝市,食用菌生产同样不容小觑。该市食用菌生产目前已实现了栽培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管理集约化、技术标准化、营销一体化,构建了总规模1.36亿袋、年产鲜品13万吨、总产值22.75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成为灵宝市特色农业支柱产业。 位于灵宝市尹庄镇前店村的灵宝益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建成55个高标准大棚及相关配套设施,生产车间年产香菇菌棒150万棒,优质香菇280万斤,建有分拣、冷藏、冷链运输、外销门店、外贸、电商等完备体系,已形成集食用菌研发、生产、加工、销售、采摘、研学、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基地。 同样位于前店村菇谷生态园的灵宝昌盛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已建成标准化大棚138个,配套建设年加工木屑2万吨的木屑加工厂1个,年产优质菌棒1000万袋的加工培育中心2座,菌种、菌棒万级净化接种车间2座,自动接种流水线10条,具备年加工香菇菌棒2000万棒、优质菌种800万斤、羊肚菌菌种50万斤、羊肚菌营养包6000万袋的加工能力。公司生产的菌种,畅销全国30多个省(区、市),菌棒远销韩国等国外市场。全年解决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800余人就业,增加劳务收入1200余万元。 目前,灵宝市通过建立“果—菌—肥—果”循环发展产业链,培育食用菌新型经济主体超过100家,涵盖生产供应、精深加工、销售出口等上下游多个行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灵宝香菇”先后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生态原产地产品认证,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品牌价值达到21.38亿元。 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资料显示,2024年,全市各类食用菌种植规模5亿袋,鲜品产量48万吨。全市现有食用菌栽培规模100万袋以上的生产基地36个,栽培规模超1000万袋的乡镇12个,其中超3000万袋的乡镇5个。 ( 编辑:tln ) |
“秋酿·千畴丰稔”系列报道之一
做强“菌产业” 菇香飘四海
文/图 本报记者 艾会宗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29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