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门峡市信鸽协会会长李佳珉介绍他的信鸽。 本报记者 葛洋 摄 秋日的三门峡,天高云淡,正是信鸽振翅高飞的好时节。每当晨光初透,一群群信鸽便如离弦之箭冲出鸽舍,在崤函大地的上空划出优美的弧线。羽翼掠过长风,鸽哨伴着黄河的涛声,勾勒出一幅活力迸发的金秋画卷。信鸽运动,这项古老而充满魅力的竞技,正以它特有的方式,为这座城市注入跃动的气息与深厚的情怀。 清晨五点半,72岁的孟运祥推开鸽舍木门,扑棱棱——百余羽信鸽迎光而起,掠过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的飞檐,与黄河的晨雾融成一幅动态的水墨画。 几乎同一时刻,在北京家中,三门峡籍鸽友苗红波紧盯着电视屏幕。2025年“九三阅兵”现场,8万羽和平鸽在天安门广场腾空而起,盘旋的阵形让她瞬间泪目:“多像咱去年‘慧能杯’决赛的鸽群!” 30年风风雨雨,从黄河哨音到“飞行军团”。从黄河岸边的零星鸽舍,到拥有300余名注册会员、年承办十余场省级赛事的“中原信鸽重镇”,三门峡信鸽协会走过了三十载风雨。 “协会刚成立,账上一分钱没有。”创始人孟运祥抚摸着磨得发亮的鸽哨回忆,为筹集首届赛事奖金,委员们凑出第一笔资金,“当时说好了,赔光就当为信鸽事业作贡献”。 艰难时期,协会借助洛阳兄弟单位的放飞车完成1130公里超长程赛;赵健康、李国斌等外地鸽友无偿捐赠优秀种鸽;李旗、郑宪忠等会员自掏腰包担任司放员,风餐露宿追踪赛况。那些年,鸽舍间的灯火,照亮的是比金牌更重的信义。 2016年5月,第七届“鸽协杯”颁奖现场,纯银奖牌首次闪耀会场。千公里超霸赛创下985公里空距纪录,首羽赛鸽以865.61米/分的速度当日归巢,“带血痕的翅膀划出的不仅是弧线,更是极限的突破。”会员乔军阳说。 传承在创新中生生不息。2023年协会换届,“85后”会长李佳珉将大数据引入赛鸽管理。2024年全民健身节期间,“鸽群动态监测系统”在陕州区、函谷关等6个点位实时回传轨迹,使归巢率提升15%。“电子足环记录的不只是数据,更是三十年的坚守数字化重生的历程。”李佳珉说。 去年重阳节,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演出“人鸽共舞”,200羽彩鸽与老人互动盘旋的视频冲上热搜,而这只是信鸽融入城市生活的缩影。 协会建设的“青少年信鸽研学园地”已接待2000余名小学生。“为什么鸽子能认路?”“它们的羽毛有什么秘密?”在“小小养鸽家”课堂上,孩子们的问题让秘书长苗红波看到希望:“信鸽文化就像黄河水,要流进下一代心里。” 2024年“慧能杯”三关赛上,会员乔军阳的“灰皇后”创下513公里当日归巢纪录,那枚沾染血渍的电子环被三门峡市博物馆永久收藏——它承载的不仅是荣誉,更是拼搏到底的城市精神。 每年黄河旅游节,万羽彩鸽放飞成为固定节目。这些鸽子已成为移动的城市名片,将“忠诚、坚韧、团结”的崤函气质写入蓝天。暮色渐沉,孟运祥吹响召回鸽群的哨音。望着如云归来的鸽阵,他轻声说:“下一个十年,天会更蓝,鸽哨会更亮。”远处,新一批赛鸽正穿越黄土高坡的沟壑——这些翅膀托起的,是一座城市永远向上的梦想。 ( 编辑:tln ) |
“活力金秋 跃动崤函”系列报道之四
天空中的“忠诚信使”
本报记者 葛洋 王冬根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29 打印

- 上一条:相约烟火人间 与君共赏金秋
- 下一条: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