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务,是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有力抓手和破除区域分割、还原经济真实图景、提升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举措。 “市统计局严格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论述,确保统计改革方向不偏,将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改革纳入全市统一大市场建设总体框架,做到同频共振。”9月22日,市统计局主要负责人介绍,该局通过打破传统“法人在地统计”的思维定式,按照省级部署将统计监测核心锚点转向经济活动实际发生地,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反映我市经济脉动。 完成名录信息梳理。系统梳理全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33788个法人单位和4892个产业活动单位信息,组织达规未纳统法人单位和符合视同法人条件的产业活动单位依规纳统。截至7月,全市共新增入库“四上”企业190个,梳理年报拟入库单位58个,摸排“准规上”单位59个。 修订相关专业数据。高质量完成经济普查年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测算,系统修订2019年以来的历史数据。 实现建筑业产值跨县分劈。全面推行建筑业产值按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进行跨县分劈,为破解“注册地统计”难题夯实根基。 开展产业活动单位纳统条件调研。选取上级法人在外省(市、区)产业活动单位和有外省产业活动单位的法人单位共33家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充分了解产业活动存在的困难问题、基层统计改革诉求信息,为下一步数据测算和推进改革奠定基础。 “下一步,我们聚焦改革难点,深化改革攻坚。”市统计局负责人表示,将重点加强对全市建筑业企业在外地完成产值的统计监测,确保外地建筑业企业在我市经营成效得到充分体现。严格执行全省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改革试算工作方案,利用“五经普”数据摸清全市跨区域经营主体底数,按照法人在地和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两个原则,对辖区内相关行业的单位数、营业收入、从业人员、资产统计等指标分展测算,准确研判改革对全市经济发展的真实影响。 同时,市统计局还将主动对接省统计局,及时掌握各阶段工作要求;常态化对接发展改革、市场监管、商务、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通过定期会商、联合调研、信息互通,合力破解改革难点堵点;坚持政企互动,确保改革举措务实管用,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不让一个市场主体“漏统”,不让一项经济活动“失管”,不让一笔发展成果“隐形”,为全市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提供坚实可靠的统计保障。 ( 编辑:tln ) |
“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进行时”系列报道之三
以数据真实反映经济脉动
本报记者 侯鹏云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25 打印

- 上一条: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势赋能
- 下一条:篮球架下的“活力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