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函大地上,小村落贺村静静矗立,却承载着一段热血沸腾的抗战记忆。这里的红色印记,不仅镌刻着先烈们的英勇壮举,更在时代变迁中熔铸成催人奋进的力量。8月20日,走进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大王镇贺村,八义士纪念塔庄严肃穆,抗战纪念馆内的实物与影像无声地诉说着过往,耳畔仿佛回荡起抗战英雄们穿透岁月的呐喊与嘶吼。 “抗战八义士的英勇故事传承久远,很多村民耳熟能详。”贺村党支部书记乔建章认真地说。贺村抗战纪念馆西展馆的文图板面展厅,生动展示着广为当地村民传颂的八义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 1944年5月,日军在灵宝岘山对周边村民烧杀掠抢、无恶不作,并派兵盘踞于岘山庙(原陕县与灵宝交界制高点),贺村便位于岘山脚下。1944年6月,贺村村民自发组建起一支抗日武装,并和朱家窝、王和、韩家等村的抗日武装联合起来,抗击岘山据点的日军。11月30日,大队日军从岘山据点出发,对灵宝的贺村、王和进行“扫荡”。贺村抗日自卫队八位队员乔生江、宋文理、翟广业、乔重让、樊绍祖、乔乐道、王福荣和老高(史料无全名)一面掩护村民转移,一面顽强阻击日军,战斗持续到第二天凌晨,最终寡不敌众,日军占领贺村,并实施“三光”政策,八位自卫队队员在这次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 为继承先烈遗志,传承抗战精神,后人将这八位自卫队队员称为抗日八义士。1945年10月,贺村村民在村北为八义士建起纪念塔,后经两次修整,更显庄严肃穆。 来到贺村村北一角,八义士纪念塔庄严耸立,令人肃然起敬。塔顶有一颗红星,塔身正面“抗战殉难八义士纪念塔”几个大字苍劲有力,侧面雕刻着“贺村抗击战记”,记录八义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纪念塔对面,一组定格抗战八义士英雄壮举的雕塑透着不屈的风骨,让人望之心生崇敬。 贺村抗战纪念馆承载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始建于2015年。走进纪念馆,墙上的图片、展柜里的钢盔、弹壳等实物一一映入眼帘,200余幅照片、3万多字文字记述、50余件实物,讲述着抗战时期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事件。 为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精神,2019年10月,大王镇政府加大建设红色教育旅游区力度,对贺村抗战纪念馆进行扩建,投资200万元建设军事体验区、大型党旗、八义士塑像、300平方米展馆和视频室等。 “军事体验区也是一个国防教育区,设施齐全,颇具特色,适合孩子们进行军事体验和教育活动。”该纪念馆馆长王玉朝介绍。 2023年1月,贺村抗战纪念馆入选三门峡市第四批中共党史教育园区,同年10月,纪念馆入选三门峡市首批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园区,积极发挥着红色文化爱国教育阵地的辐射作用。 乔建章介绍,每年有六七十家单位、私人团体等来贺村参观抗战纪念馆、八义士纪念塔等,大家在这里重温抗战历史,学习抗战精神,共同砥砺前行。 “在贺村,抗战精神早已融入乡村振兴的血脉,成为驱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乔建章介绍,在产业发展上,贺村积极发展红李、油桃等果业,现有700亩红李、100多亩油桃,每项每年能为种植户增加1万余元收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内环境清爽整洁,绿化景观生机盎然,宜居宜游;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该村不断完善道路与公共服务设施等,一步步筑牢乡村发展根基。 近年来,在大王镇党委、镇政府领导下,贺村将红色乡村产业建设纳入本村发展总体规划,整合资源,建设特色红色主题旅游线路,带动三产融合。2022年投资35万元,建设文化长廊、红色文化主题墙体彩绘等,成效显著。目前,贺村正通过“红色+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逐步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八义士的精神,浸润着贺村后人,村民们以赤诚之心守护红色根脉。这片英雄守护的土地,也正以蓬勃生机书写对英魂的告慰,抗战精神于此也愈发鲜活炽热。 ( 编辑:tln ) |
义士洒热血 英魂励后人
本报记者 单义杰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8-25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