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上高原,追溯母亲河源头的一泓清泉;不远千里,把天鹅之城的美名沿途传播。前不久,我市4名摄影爱好者驱车前往青海进行自驾游,所行之处,满怀热情地向人们介绍三门峡的如画美景和风土人情,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9月1日,记者采访了其成员之一石旭民。
“我们都是黄河的儿女,三门峡是我最可爱的家乡,黄河两岸的山水风光和黄河流域人们淳朴的生活风俗都是我钟情的拍摄素材。”石旭民今年55岁,现供职于三门峡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平时爱好摄影,工作之余,常约上朋友一起外出拍摄创作。今年8月19日,石旭民趁着休假,和3个摄友一起驱车前往青海进行拍摄。“这是我们第三次去青海了,前两次因为天气、路况、时间等原因,没有走到黄河源,这次希望能走到母亲河源头,拍一拍那里的风光,并向黄河上游的人们展示、介绍黄河明珠三门峡的风采,我们觉得此行很有意义!”
8月20日晚,一行人到达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他们顾不上吃饭,沿大街寻找能制作广告的门店,最终赶制出来一面“魅力中国城 三门峡一定赢”的旗帜。次日,在从玛沁县赶往玛多县的路上,他们经过著名景点当雄冰川,恰遇一队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的游客在此游玩。“我们告知来意后,他们欣然答应合影,有个游客还说知道三门峡白天鹅很有名,将来一定会到三门峡旅游!”
随后,他们在星宿海景区、玛多县黄河乡寄宿学校、黄河乡水文站、扎陵湖黄河源景区等地,分别与藏族游客、学生和教师、水文工作者、环保巡查员等合影留念。每到一处,他们都将旗帜展开,说明来意后,对方均愿意合影留念,为三门峡呐喊助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到黄河乡寄宿学校时,天下着雨,温度很低,但那里的学生和老师们热情很高,在认真听取我们介绍三门峡的情况后,其中有位老师说‘我在黄河之源,你住黄河边,我们同饮黄河水,都是一家人’……”石旭民动情地回忆。
8月22日下午,4人一路颠簸,穿越200多公里没有信号和人烟的茫茫草滩戈壁,终于到达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麻多乡。第二天,在麻多乡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又跋涉50多公里来到真正的黄河源头——约古宗列。在黄河源头,他们拍摄天地美景,吮吸母亲河源泉,内心感动不已。“我们在附近遇到了藏族人卓玛一家,他们大概算是‘黄河源头第一人家’了吧,他们邀请我们到家里参观拍摄,还给我们煮奶茶喝,特别热情淳朴!”石旭民笑着说。8月23日,4人又来到玉树藏族自治州,在三江源纪念碑展旗拍照留念后踏上归程,8月27日回到三门峡。
石旭民表示,虽然路途艰辛,高原反应严重,天气复杂多变,但这段经历价值非凡。他向遇到的人们均赠送了随身携带的个人影集《捞黄河》《温馨家园天鹅城》。“当看到或听到‘黄河’二字,得知我们来自黄河之滨三门峡时,人们都会产生深深的情感共鸣。”石旭民说,“所以,当我们向共同生活在黄河两岸的人们宣传、介绍三门峡时,效果非常好。我为家乡感到骄傲,更为我们是黄河儿女而骄傲!”(本报记者 刘晨宁)
( 编辑:李建新 ) |
一路上留下天鹅之城的美名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9-06 打印

- 上一条:注重锻炼 享受生活
- 下一条:保消防安全 迎十九大召开



豫公网安备 4112020200004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