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晨宁)9月9日,教师节前夕,恰逢周末,冰凉的秋雨下个不停,路上行人稀少,李永峰却像往常一样,准时来到渑池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心理咨询室上班。刚坐定,他的手机便响起,咨询问题、预约见面的电话和微信一个接一个,这已经成了他12年来最寻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一片赤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李永峰今年46岁,1990年从师范院校毕业后回到渑池,成了仁村乡初级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几经调动,他于2003年到池底乡初级中学(现会盟中学)任教,2005年起兼任学校政教工作。
2005年,班上一名家境优越、聪明活泼的男孩突然极度厌学,父母想尽办法也没有好转。李永峰观察发现,这个男孩人缘好、思想成熟,在同学中间极有号召力,但因结识了几个社会青年而不愿继续上学。李永峰随即决定让男孩当班长,令其树立责任意识,并与男孩父母多次沟通,给男孩转学,使其远离不良朋友。过了不久,男孩的情绪和心理大为改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很多。
当时,有不少孩子溜出学校上网,有一次,学校组织突查,找回了4个学生并要作严肃处理,李永峰觉得这样处理太过草率,对孩子也不公平。他走访后发现,其中两个学生是留守儿童,跟随年迈的祖父母生活,另两个是寄宿生。在李永峰的努力下,学校最终只让这4个学生做了书面检讨,并承诺将加强宿舍管理,同时提醒所有留守学生父母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变化。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执拗、自尊心强,学校和家长应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李永峰说,“这两件事很小,却让我感触很大。在我眼里,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作为教师,教书很重要,育人更重要,我有责任帮他们解决成长中遭遇的困惑和障碍!”
奔走呼吁为家庭教育“代言”
2006年,在李永峰的建议下,池底乡中成立了全县第一家问题学生帮扶中心,采取学生、学校和家长三方合作模式,划分各方应承担的责任,帮助问题学生和家长走出困境,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他初中学校甚至外地的学校、家长纷纷慕名而来,找到李永峰寻求帮助。
随着接触案例增多,李永峰逐渐发现,很多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缺失严重,家长教育观念陈旧、缺乏沟通技巧、一味看重学习成绩……2010年,他自费参加了上海中华家庭教育研究院开展的家庭教育培训课程,并积极向教育主管部门、妇联、关工委等单位建言献策,推行家校结合的家庭教育理念。
2013年,李永峰调至渑池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成为心理咨询室的德育老师。他组织成立了“‘家庭知音’志愿服务之家”,专门为青少年成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问题帮扶,并撰写演讲稿,组织问卷调查。2014年,李永峰分别与三门峡市外国语小学和渑池县曹端小学的两个班级合作,开展“家校结合——家庭教育实验”,持续一年后,这两个班级的老师、学生和家长均表示获益匪浅。截至目前,他已在渑池、义马、卢氏、灵宝、三门峡市区以及南阳等地的76所中小学开办过心理健康、思想道德和家庭教育讲座,帮扶各种问题学生100余人,受益家庭2000余户。
时光荏苒无怨无悔情不移
从2005年开始做心理咨询,李永峰几乎奉献了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平时只要有求助电话或咨询的家长、学生找上门,不管当时在做什么,他都立刻停下并为对方提供帮助,对此妻子常有怨言,李永峰却甘之如饴。
在李永峰的微信里,记者看到一则学生家长发来的信息:“李老师,经过你的指点,孩子这几天知道照顾人了,睡觉前还给我说妈妈晚安,原来孩子很懂事,是我的错,我以前教育方法太粗放简单,真是谢谢你了,我和孩子都要感谢你!”每当收到这样的感谢消息,李永峰都会高兴好几天:“我做的都是小事,但可能会对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带来难以估计的变化,我觉得自己的职业很有价值和意义!”
多年来,李永峰先后获得“河南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家庭教育指导师”“三门峡市优秀班主任”“三门峡市学科带头人”“三门峡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三门峡市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采访结束时,记者注意到心理咨询室墙上挂的一幅字:“只要给予足够的关怀和帮助,人人都能达到其心目中理想的高度。”“这是我的座右铭,我会一如既往坚持初心,关心爱护孩子们,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为社会培养有思想、有灵魂、有担当的建设者!”李永峰坚定地说。
( 编辑:徐伟 ) |
“寻找崤函好教师”系列报道之三
十二年初心不改 用爱温暖“迷途”的孩子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9-13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