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1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昔日贫困户成了致富带头人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3-11   打印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近日,记者在渑池县天池镇笃忠村村东头的众汇薯苗繁育中心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几十个村民正在忙着摆薯种、浇水、盖棚、敷土……带领大家进行这项工作的是渑池县众汇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马学亮。而在一年前,他还是天池镇贾沟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马学亮通过种植红薯走上了脱贫路,不仅自己摘下了贫困帽,还成了带动大家一起致富的领头人。
 
  今年40岁的马学亮,全家4口人,两个孩子都在上学。9年前,他一直经营大货车跑长途搞运输,生意十分红火,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他的妻子李娟不幸患上了尿毒症。“当时为了给妻子治病,我把准备在城里买房的钱花光了,车也卖了,还欠了一屁股外债。”说起这些,马学亮有些无奈。
 
  家庭没有了固定收入,还要四处借钱定期到医院给妻子做透析、供两个孩子上学,马学亮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我心里很困扰,成为贫困户不光荣,我要找事情做,凭借自己的双手脱贫。”马学亮始终相信,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
 
  2017年,马学亮联合曹花军、吴素文成立了渑池县众汇种植合作社,从附近村农户手里流转了100余亩土地,通过赊化肥、种子、地膜,秋收后还欠款的方式,种上了60亩烟叶、30多亩辣椒和10余亩花生。谁知由于天旱,一年忙下来居然赔了本。
 
  从不服输的马学亮没有气馁。2018年年初,他经过认真考察,发现种红薯是个不错的门路,便和两个合作伙伴从外地购进优质红薯种,成立了众汇薯苗繁育中心。当年,合作社栽种了300亩红薯,马学亮本人种了30多亩。马学亮从周口市请了一位退休农艺师负责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并凭着以前走南闯北跑运输攒下的人脉关系,不但将秋后丰收的150多万斤红薯销售一空,还把从当地农户手中收购的800多万斤红薯卖了个精光,获利50多万元,带动笃忠、贾沟、堡南、西元、杨大池等几个村的贫困群众走上了致富路。2018年,马学亮靠自己种的30多亩红薯和合作社分红,收入十几万元,一举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
 
  “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之前贫困户这顶帽子压得我抬不起头来。”马学亮说,“现在,全家搬进了镇里新建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妻子的病有健康扶贫作保障,我也可以大展身手干一场了。”
 
  产业发展方向的确立,让马学亮信心大增。今年一开春,他就在笃忠村流转了30亩土地用作薯苗繁育基地。他先后从山东和河南商丘、周口、禹州等地购进了“龙9”“烟25”“商薯19”等优质薯种18万斤,计划繁育出可以种植5000亩地的红薯苗。“今年,我们合作社准备栽种红薯900亩,我自己栽种130亩,其余的薯苗外销。有了去年的影响带动,今年种红薯的人会更多。”马学亮对未来充满希望。

( 编辑: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