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山里汉子勇闯脱贫路

来源: 发布日期:2019-06-25   打印
  绿树浓荫夏日长,蛙声蝉鸣共和弦。走在卢氏县官坡镇沙沟村大树沟组的山路上,和风拂面、松涛阵阵、竹影婆娑,犬吠鹅鸣之声从山后传来。穿过一片竹林,一名中年男子正在为白皮松幼苗浇水、松土。在他的身后,是四五间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的连脊瓦屋,蓝天白云、苍松翠竹环绕其周。
 
  男子名叫马红朝,今年43岁,家里有三口人,因残致贫。他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在山里拼出了一番新天地。
 
  2013年以前,马红朝和父母一家5口人依靠5亩田地度日,日子虽苦,但也其乐融融。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3月23日早上,马红朝独自一人在地里操作旋耕犁时,左脚挂住了高速旋转的犁刀,左腿膝盖以下被犁刀绞得粉碎,无奈只能截肢。
 
  接下来的一年,是他人生中最难熬的时光。消沉了一段时间后,马红朝选择了不气馁。治疗期间,他家被认定为贫困户,残联免费给他安装了义肢。经过不懈努力,他渐渐学会了操控义肢,也慢慢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受伤后,马红朝想了许多,按照以往的方式,日子肯定是没法过了,得换条路子。下定决心后,他购置了小鸡孵化器,自2014年开始养鸡。他从电视上、邻居处、书本上自学技术,靠着一股子敢打敢拼的韧劲,终于使鸡场走上了正轨,规模达到600只。
 
  2016年、2018年,马红朝的父母先后病逝,家里花了不少钱。接连不断的打击和生活的磨难并没有让这个倔强的山里汉子倒下。面对亲人的离世和生活的重压,他铆足了劲,不信邪,坚信天道酬勤。
 
  从2015年开始,在继续养鸡的同时,马红朝不等不靠,自食其力,利用周边资源展开了生态农庄建设,先后干起了生猪养殖、中药材种植、经济林繁育等多个项目,走上了集约化生产发展的路子。
 
  他家的鸡粪、猪粪发酵后成为很好的有机肥,有机肥的大量运用,既降低了牧草和庄稼种植的肥料成本,又减少化肥污染,减轻土壤板结,使得牧草、粮食的品质和产量不断提升,反过来又提升了畜、禽产品的品质。因为品质好,外地商贩常常翻山越岭来收购马红朝家的产品,产品不愁销路。2018年,最多时生猪存栏量有60余头。
 
  马红朝家里有80余亩林坡,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他还进行经济林建设,繁育了白皮松15万苗、竹林10余亩,栽种银杏树500余棵。采访时,恰逢竹林间苗,马红朝一家当天挖掘出竹子600余棵,以每棵1元的价格卖给了上门收购的商人。
 
  谈到以后的生活,马红朝踌躇满志:“鸟无翅膀不能飞,人无志气无作为,人穷不能志短。生活再难,没有过不了的坎,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脱贫就在眼前。”(聂金锋)

( 编辑:师宝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