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1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王秋亚:群众利益无小事 百姓冷暖放心上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7-06   打印
  “村里的环境卫生变好了,基础设施完善了,各项产业蒸蒸日上,村民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样了,整个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月5日,谈及近些年陕州区张汴乡窑底村的华丽蜕变,该村党支部书记王秋亚格外激动。
  
  今年58岁的王秋亚,自1986年起,先后在村党支部、村委会多个岗位工作,2008年至今连续四届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全乡唯一一名女性农村党支部书记,她坚守基层30余年,凭借着一股子干劲儿,带领群众闯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幸福路。
  
  窑底村曾是全乡出了名的“乱村”。2008年村党支部换届,王秋亚被选举为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上任没多久,王秋亚就遇到了麻烦,她家的桃树、核桃树等先后6次被无故毁坏。家人劝她辞职,但看着班子成员信任的目光,想到肩上的职责使命,王秋亚选择咽下委屈,尽职尽责坚守岗位。此后,她走遍了窑底村420户村民家,每户群众家庭情况她都了如指掌,哪家孩子结婚、哪家新添人口、哪家盖房上梁、哪家老人不在,她都会去现场帮忙。一次,她在入户走访时,发现村民王某因癫痫病突发掉入厕所,身上沾满粪便,散发恶臭。顾不上多想,王秋亚立刻将她救起,动手将她的衣服换下来,并照顾她就医。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王秋亚的真心实意,换来了大家对她的高度好评和信任支持。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王秋亚结合本村实际,主动争取项目和资金,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成立了金谷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玉露香梨等产业,带动贫困户33人,实现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元至4000元;新建200吨冷库、600平方米服装加工基地,引进50kW光伏项目,可实现村集体年均收入8万余元……通过不懈努力,2016年窑底村实现脱贫摘帽。
  
  为了把窑底村建成美丽乡村,王秋亚还争取资金500余万元,修建道路2.8公里,安装路灯30盏,摆放垃圾桶60个,新建文化大院、标准化卫生室和游园、公厕,实施户厕改造33户,涂白美化墙体7000余平方米,使村容村貌显著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王秋亚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窑底村筑起了一道抗疫“安全墙”。
  
  1月25日是农历大年初一。当天上午,在陕州区张汴乡疫情防控紧急会议召开后,王秋亚没有回家,直接赶到村委会,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覆盖面广,王秋亚带领村干部通过电话地毯式排查,将全村1329人的返乡、居住等情况彻底摸清,并组织人员设置好交通要道卡点,号召村组干部和党员组成疫情防控志愿岗。完成这些基础工作时,已经是次日凌晨6时许,王秋亚一夜没睡,累得嗓子都哑了,可为了群众生命安全,她没有丝毫怨言。
  
  随后的日子里,王秋亚充分利用大喇叭和村民微信群及时传达疫情公告、疫情防控注意事项,每天戴着口罩巡逻走动,对聚众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做好劝导,让群众做到科学防控。考虑到村里夜间值班人手不够,她还喊来了丈夫,又叫回了住在城区的儿子,“全家总动员”,值守在一线。
  
  随着疫情形势好转,不断有群众向王秋亚询问村里的扶贫车间何时开工。为了复工复产,王秋亚又不停地忙碌着,问政策、跑程序、组织消毒、测量体温……2月19日,在王秋亚的努力下,经有关部门批准,窑底村的扶贫车间正式开工生产。首批开工的19名女工中,有17名贫困户,她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安全就业。
  
  现如今,窑底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先后多次被授予“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市级文明村”“脱贫攻坚先进村”等荣誉称号。王秋亚也先后获得省、市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并当选市七届人大代表。
  
  “这些年,我深刻感受到,群众利益无小事,他们身边每一件看似鸡毛蒜皮的事,恰恰就是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事情。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时刻把乡亲们的冷暖安危放在首位,把每件小事都做到群众心坎里去,才能带领大家拧成一股绳,一起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王秋亚说。
( 编辑:师宝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