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孟国栋)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面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我市千方百计用好驻村队伍、激发驻村力量,引导广大驻村干部尤其是488名驻村第一书记牢记初心使命,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争当“排头兵”,再次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近年来,我市将驻村第一书记选派和管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结合实际,因村选人组队,向53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深度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行政村选派驻村干部1380名,其中驻村第一书记488名。他们不忘初心使命,严格执行驻村管理制度,认真履行“五天四夜”机制,抓班子带队伍,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实现了农村基层党建基础越来越强、村容村貌越来越美、群众生活越来越好、干部作风越来越硬。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驻村第一书记抓住村级班子建设这个关键,全面开展“抓支部、带支书”工作。认真培养、帮带、推荐一批年富力强、责任心强、勇于担当的优秀人才,为村“两委”换届选举提前做好准备;组织村“两委”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并带头讲党课,提升村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努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为加快产业发展,驻村第一书记结合派驻村实际情况,利用选派单位优势,帮助派驻村和贫困户申报发展项目,制定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围绕“一村一品一主体”,努力做到村村有带动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同时,积极协调资金物资,帮助派驻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去年以来,驻村干部帮助派驻村修建村级道路595.891公里,打机井156眼,改建桥梁82座,安装路灯3733个,协调扶贫资金51881.09万元,协助群众办理大病救助2352个,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学生6019名。 2019年10月,我市40余名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带着七大系列110种名优特色产品奔赴郑州,亮相全省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成果产销对接会,对我市驻村帮扶成果进行了精彩展示,并与11家采购商进行签约,签约金额2460万元,充分展示了驻村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取得的丰硕成果。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驻村第一书记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及时返岗,指导、协助村党支部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有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广大驻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和企业车间,走访摸排,助力复工复产,统筹推进战“疫”、战“贫”双赢。他们化身“产品销售员”,“线上+线下”推动消费扶贫,并用好扶贫车间、农业生产合作社、多元产业扶贫模式等,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驻村第一书记还充分发挥优势,捐款72.236万元,帮助19215名学生开展网络助学,发展特色农业产业2万余亩,介绍贫困户外出打工9116人,帮助群众销售滞销农产品价值570多万元。 为打造一批敢于担当的优秀干部,擦亮“第一书记”品牌,我市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驻村管理工作的通知》《三门峡市驻村干部考勤管理办法》等,严格日常管理,确保驻村干部在村在岗在状态,用制度推动工作落实。同时,加强教育培训,持续提升驻村干部能力本领。在干部考核方面,我市制定了《三门峡市派驻村干部半年群众评议方案》,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驻村干部年底评优评先和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另外,突出在急难险重任务一线选干部、用干部,提拔重用一批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驻村第一书记,激励驻村干部不忘初心使命,勇担当敢作为。 ( 编辑:师宝华 ) |
办实事解难题 促发展惠民生
488名驻村第一书记脱贫“战场”显身手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7-16 打印

- 上一条:清洁能源 “乘”风破浪
- 下一条:重点发力远近结合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收官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