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从灵宝市城区进入026县道,沿盘山路一路行驶,约半个小时后,拐入一条2.5公里长的入村道路,便到了灵宝市苏村乡高家岭村。2018年年底,这个有着244户988人的村摘掉了省级贫困村帽子,当地曾流传的顺口溜“高家岭,吃水难,唾沫洗脸不要钱”中提到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找准“穷根”
开出治水“药方”
走进高家岭村,各家院子里曾经用来储存雨水的水窖和引水槽,仍记录着这个处于海拔900多米、岭高沟深山村的吃水历史。“以前别说洗脸洗澡了,吃水都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高家岭村党支部书记胡海慈告诉记者,“每家每户都是把水窖里收集的雨水沉淀后用于生活。赶上旱季,生活无水可用,地无水可浇。虽然山沟里有泉水,但是水流很小,而且需要走很远的路去挑水,仅能用于救急。” 2015年,灵宝市供电公司定点帮扶高家岭村后,与该村“两委”开始找对策、开“药方”、拔“穷根”,将工作方向首先对准了吃水难这一问题,筹资修建了财里沟小谷坊工程和抽水站,蓄山间泉水,引至两座新建的高位蓄水池,把清水通到了各家各户、田间地头。自此,“靠天吃水”成了历史。有了水,就有了活力、有了动力、更有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因势利导
提升优势产业
灌溉水源有了保证,高家岭村的苹果结得更好了。 高家岭共2270亩土地,其中苹果园1360亩。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使高家岭苹果有了甜度高、质量好的优势。为了把苹果产业做优做强,近年来,高家岭村积极争取化肥、农药补贴,为果树的生长打好基础;组织果农参加果树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培训,提升果农科学管理果树能力,提高苹果的产量和质量;成立高家岭苹果专业合作社,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制定新思路,联系客商扩大销路。 “我们还尝试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苹果,效果非常好。”驻村第一书记朱可伟告诉记者,“2019年,我们联系了电商平台,一下子卖出700多箱高端苹果,帮助果农增收7.6万元。” 用心用情
铺实脱贫道路
“如果不是发现及时,后果不堪设想。”谈及一次入户经历,灵宝市供电公司帮扶干部李茂强仍心有余悸。2018年6月,李茂强在一次例行入户帮扶时,发现独居老人杨天道已经没有自主意识,便迅速联系急救。治疗后,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的一句话让大家惊出一身冷汗:“急性脑梗死,再晚送来半个小时,就可能有生命危险。” 这次救命经历得益于灵宝市供电公司的帮扶政策。该公司56名帮扶干部包114户贫困户,每月两次入户,及时发现并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赠送生产生活用品。 帮扶干部和村“两委”用心、用情工作,党员作表率,群众主动脱贫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有困难了党员上,政策推动党员先行。苹果、蔬菜种植新技术,别人不敢尝试,胡海慈就把自己的地当作试验田。党员李世勤作为村医,为做好家庭医生100%签约工作,到每家每户建立医疗档案,还负责56户患慢性病村民的送药上门工作。 硬化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做到“美化、绿化、亮化”;进行电网升级改造,把高家岭村打造成为电网扶贫标杆村;文化大院、舞台、健身广场建起来了……看着一天天变好的村庄,群众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了。 “收入提高了,房子漂亮了,生活更有奔头了。”2018年被评为励志脱贫示范户的吕登科如今成了大忙人,忙着管理果树,忙着养牛,农闲时还上山采连翘,实现家庭人均年纯收入1.2万多元。他的事迹带动更多群众纷纷发展各种产业。“我也愿意帮着大家一起致富。”吕登科说。 ( 编辑:李建新 ) |
拔“穷根” 提产业
深山高岭盛开希望之花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7-17 打印

- 上一条:我市住房公积金 信息化建设结硕果
- 下一条:“双扶驿站”激发脱贫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