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我们行走在“建好幸福河”的路上

——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观摩活动第一组侧记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9-14   打印
  滔滔大河,恢宏壮美。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时隔一年,我省启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观摩活动。
  
  9月11日,由省领导刘伟、李亚、王新伟、刘玉江带队的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观摩活动第一组前往三门峡市、洛阳市、焦作市和济源示范区观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情况。
  
  郁郁葱葱的绿色廊道,生机勃勃的湿地公园……行走在“建好幸福河”的路上,观摩组一路看,一路感受,一路思考,一步一景、满眼皆画的黄河生态建设给大家留下了难忘印象。
  
  廊道建设,沿黄区域镶绿带
  
  三门峡是黄河流经河南的第一站。在百里黄河生态廊道,不远处的黄河水波浩荡,沿黄大堤上各种绿化树木错落有致,苗木花卉相互辉映,这条绿色生态长廊守护在黄河岸边,成为一条亮丽风景线。
  
  三门峡市从去年开始建设百里黄河生态廊道项目,通过加固提升道路,绿化美化沿途,治理入河支流,沿着黄河这条主线使主城区沿河的王官黄河湿地、黄河公园、陕州公园、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实现了串联,让黄河融入城市发展。
  
  大河涓涓长流,岸上青山绵延,站在湖滨区段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观景平台,一派生态和谐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画卷展现眼前。心旷神怡之余,大家表示,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首先要让黄河沿岸绿起来、美起来。
  
  “建设沿黄生态廊道,对改善我省生态环境总体情况、扮靓母亲河颜值以及满足人民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需求,都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黄委副总工程师何兴照说,下一步,我们要围绕推动黄河生态廊道提质升级深化研究,打造复合型、多层次、网络化的区域生态格局。
  
  湿地连片,添彩城市画卷
  
  九月的洛阳城风光明媚。鹤鸣湖、清水湾、流花溪、飞苇渡、白鹤洲……吉利黄河湿地曾经密密麻麻分布的养殖鱼塘,如今变身池塘相连、绿树成荫的美丽湿地景观,成为市民亲近黄河、感受自然的好去处。
  
  观摩中,一个个绿树掩映、碧波荡漾、尽显生态之美的湿地公园令大家赞赏不已。人在绿中、绿在水中、水在林中,这样人水和谐的湿地景象,在洛阳城区随处可见。当下,洛阳市以沿黄生态保护治理为引领,统筹“水、绿”文章,大力实施中心城区游园建设工程、园林绿化工程,打造主城区绿色生活圈,实施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着力构建自我修复、生物多样、独具特色的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涵养,构筑坚实屏障
  
  从空中俯瞰,小浪底北岸一排排白色的鱼鳞坑,犹如一串串珍珠,紧紧依偎着黄河、守护着黄河。
  
  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2018年,济源启动了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沿黄生态涵养带建设项目,对沿黄约43公里范围进行绿化。近年坚持不懈造林绿化,济源创造出近70万亩人工林的好成绩,每年可增加涵养水源5000万立方米,减少水土流失80万立方米,有力地保护沿黄区域的生态安全。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焦作市得到了生动体现。为打造更具魅力、更具活力、更具竞争力的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先导区,焦作实施大沙河生态治理项目,为城市构建“绿带”,初步形成城区核心段长12公里生态水面,两岸绿化纵深1000米,新增绿地面积6000亩。
  
  一路走来,看到各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一年来实践成果斐然,观摩组成员深感振奋。展望前行的路,大家信心倍增,表示一定要把握黄河流域发展大势,立足中原更加出彩大局,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据9月13日《河南日报》)
( 编辑:李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