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县(市、区)巡礼·开发区篇

改革创新魅力经开 “黄河湾区”发展高地

来源: 发布日期:2020-11-25   打印
  极具经开区特色的新时代壮丽画卷徐徐展开
  
  进入冬季,三门峡经济开发区段的黄河湿地,又一次成为整个黄河流域三门峡段最热闹的所在,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或自驾或随团,向着心心念念的白天鹅和母亲河而来。
  
  黄河流域开发区段营造出的优良生态环境,是开发区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一个缩影。
  
  “开发区深入学习贯彻践行党的大政方针要求,将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依河而生、因河而兴,以壮士断腕的气魄,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城市环境,既是我们发展经济、产业升级的需要,更是我们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三门峡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瑞霞的表达掷地有声。
  
  谋改革抓创新
  
  加速高质量发展
  
  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今年以来,开发区以一场颇具胆识的全局性机制体制改革,推动聚焦主责主业,深入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整合11家国有企业,成立注册资金10亿元的集团公司;实行“大部门扁平化”,将23个内设机构精简整合为7个;建立“三驾马车”(开发区管委会、三门峡经开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向阳街道办事处)运行模式……这是记者在开发区采访时看到的“新变化”“新气象”。
  
  作为全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今年,三门峡经济开发区被确定为全省29家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之一。
  
  6月,市委书记刘南昌到开发区专题调研,明确提出改革是激发发展活力的关键引擎,要通过深化改革增动力、激活力,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主责是经济发展,主业是发展经济。”开发区明确这一中心思想,在开发区党工委领导下,以新的“三驾马车”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模式。为了营造良好的营商、办事环境,在省内众多改革工作中,开发区首创“云端经开”政务服务中心。“云”上走、“端”在手、“经”常见、“开”心办,12字思路清晰明了,体现的是开发区努力打造“私人订制”式服务高地的决心。
  
  端走“铁饭碗”、取消“大锅饭”,人随岗走、薪随岗定。开发区不断创新人事、薪酬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打破行政事业、编制内外的界限。改革之初,开发区有3名副县级干部被聘到集团公司任职,脱离行政化管理,接受纯市场化的管理体制和薪酬待遇。
  
  “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后,开发区自身发展以及在全市发展中的定位将得到全新塑造。全新的机制体制,给予了开发区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新的动力与能量。”三门峡经开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毅表示。
  
  产业“强筋健体”
  
  经济“活力四射”
  
  自动化的机械臂、协调高效的流水线、即将问世的SUV车型……来到位于开发区东区的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三门峡造”汽车工业的一派喜人景象。
  
  尽管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汽车行业增速整体减缓,但速达纯电动轿车却迎来厚积薄发。“我们充分运用网上直播、线下推介等方式与消费者互动交流,让消费者走进速达、了解速达。在市场开拓方面,国内、国外同步进行,在逆势中实现了上扬。”河南速达新能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董秋玉介绍。
  
  新能源汽车制造必须走高质量发展路径。速达公司建立了河南省唯一的纯电动汽车公共技术研发设计中心等企业自主研发机构,具备完整的新能源汽车设计、开发、试制、试验能力。去年,速达公司成为全省首家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和工信部准入“双资质”审核认证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今年5月20日,首批200辆速达纯电动汽车在天津港装船发往德国,更让速达公司闻名中外。
  
  坐落在开发区三门路上的三门峡赛诺维制药有限公司是省内生物医药产业中的一家明星企业。“我们拥有通过国家GMP认证的3条现代化生产线,具有年产片剂60亿片、原料药1000吨、胶囊剂10亿粒的能力。”该公司原料药二车间副主任马雷自豪地说。
  
  虽然上半年受到疫情的一定影响,但复产后的赛诺维公司迅速适应市场环境,半年以来,在产销两个环节打出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在赛诺维公司厂区的一角,工人正在对一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数据显示,2013年至今,该公司环保投入累计1490余万元。
  
  “我们所在的位置是中科芯在三门峡落地的项目之一——三门峡中科微测科技有限公司厂区,距离母亲河不足两公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三门峡中科微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王凯在介绍项目进展情况时,也道出了主打环保的高端芯片制造业与开发区东区牵手结缘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年9月5日,作为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活动之一的河南省主题日服务贸易推介洽谈会举办,北京中科芯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与开发区合作的汽车电子芯片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作为三门峡唯一、全省5个项目之一在主席台签约,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预计明年第二季度,该项目将实现投产。此后,经过三门峡生产线打造的芯片将运用到多类卫星上,浩瀚的宇宙将出现“三门峡芯”的身影。
  
  护生态重环保
  
  人与黄河和谐共生
  
  夕阳下,漫步开发区段黄河岸边,静静流淌的黄河水面泛着金色的波光,耳畔里传来白天鹅的吟唱,各色花草装点的生态廊道让人流连徜徉……
  
  “我儿时读过一个令人神往的童话故事,圣洁美丽的白天鹅栖息在如镜一般的水面上。今天来到开发区,童话故事仿佛‘落’进了现实。”来自山东的游客陈洁歆羡地说。
  
  在黄河岸边成长,开发区人对母亲河有着更加深沉的爱恋与呵护。
  
  按照河长制属地化管理原则,开发区行政管理7.5公里长的黄河段区域。近年,开发区坚持清理黄河“四乱”工程,在全市率先对管理范围内的渔船、餐饮船只进行清理整顿;清理乱建房屋、拆除湿地保护区内的鱼塘;在沿黄河3公里范围内设置保护围挡,将沿黄所有污水排水口予以取缔。
  
  “11月仅前半个月,我们就出动船只、车辆40余次,从河面打捞、清运出各类杂物30余车。”开发区建设管理部副部长薛占民说。
  
  扫清的是影响黄河生态的乱象,取而代之的是黄河滩涂的美颜。近两年,每逢春夏之交,开发区种植在黄河岸边的数百亩油葵花肆意绽放,美图美景屡次“刷爆”朋友圈。
  
  为进一步恢复区域生态环境,今年以来,开发区财政总投资约1600万元,对黄河沿岸进行修复,建设内容包括湿地恢复、生态护坡、科普宣教等工程。
  
  微缩的黄河景观、错落有致的“水滴剧场”、象征渤海的静心湖……随着开发区沿黄生态修复工程的不断推进,一处设计巧妙、颇有“网红打卡地”气质的游览区呼之欲出。这处令人期待的湿地修复项目共有四个景观片区,预计明年春天建成开放。在该工程的东部,一处位于省际“北大门”附近,旨在防止水土流失、增添历史景观并积极助力全市创建国家级天鹅湖旅游度假区的滨河景观廊道项目也将开工建设。
  
  发起经开“朋友圈”
  
  建设“人河产城”先行区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黄河奔腾入豫,经过的第一个经开区正是三门峡经济开发区。这种特殊的区位优势,给予了开发区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的历史机遇,更让开发区人明白——未来的发展,要坚决以生态保护为引领,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同时,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进行一次“建设成为经开区中具有示范意义的先行区”的生动实践。
  
  开发区经过科学谋划,在经济建设方面,决心依托原有的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等强势产业,通过重新聚焦、再次定位,对产业链条进行拉长完善、提档升级;在城市综合发展方面,着力通过生态保护、产业转型、产城融合、功能再造,建设“人(民)、(黄)河、产(业)、城(市)”融合发展的引领区、转型发展的示范区、数字经济应用的先行区,在人水和谐、新兴产业培育、推动数字与产业深度融合等领域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为全省经开区高水平融合化发展作出示范。
  
  11月3日,由开发区申请发起的“成立黄河流域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盟”的相关建议获得河南省商务厅批准,部分经开区加盟意愿强烈。眼下,一个会聚了沿黄九省临近黄河沿岸的60个经开区的超级“朋友圈”正在建立;未来,经开区之间经验交流、跨区域合作的协同发展蓝图正在逐步绘就。一个以经开区为平台,以产业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国际国内双循环经济新格局正显现雏形。
  
  陕州古城边,诗意黄河岸;经济主战场,崛起新高地。
  
  产业兴旺、交通便捷、人民安居、文明和谐。凭借黄河湾区的独特区位优势,乘着重大国家战略的东风,年近而立之年的开发区正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画笔”、以高质量发展为“立意”、以绿色生态为“底色”,描绘出一幅极具经开区特色的新时代壮丽画卷。

( 编辑:李建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