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5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灵宝市:

“三结合”打好就业扶贫“组合拳”

来源: 发布日期:2020-12-07   打印
  本报讯(记者何英杰 通讯员邢博)“我在江苏张家港一家橡胶公司上班,每月5000多元,收入稳定,工作也挺轻松的,镇上干部把我家里的奶奶照顾得无微不至,我在外工作很安心踏实,感谢党和政府……”近日,灵宝市故县镇上坡头村脱贫户尹冬冬在电话里对记者说。像尹冬冬这样,通过政府引导联系,得到妥善就业安置的贫困劳动力,在灵宝还有很多。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灵宝市坚持“三结合”,全力打好转移就业扶贫政策落地“组合拳”。今年,该市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4157人,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就业率达100%。
  
  “短期计划”与“长远规划”相结合,夯实就业扶贫工作基础。该市充分发挥就业创业增收脱贫主渠道作用,健全层层抓落实扶贫工作协调机制,全力做好转移就业扶贫工作;规划编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报告制度和督查制度的纲领性长效管理机制文件,制定年度帮扶计划。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该市制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和奖补机制,形成“以短促长、长短结合”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政策体系。
  
  “劳务输出”与“就近安置”相结合,提高贫困人口家庭收入。该市加强与外地建立劳务合作关系,与26个地市38家企业开展劳务对接,开辟绿色通道,“点对点”输送贫困劳动力2637人。开展“线上春风”行动,发布1723家企业招聘信息,提供用工岗位3.7万余个。同时,在各乡镇、村悬挂转移就业联络站牌382个,组织专场招聘会42场,提供用工岗位6.4万余个,实现了转移就业脱贫服务全覆盖。
  
  “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相结合,全面激活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授人以鱼”,即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增收脱贫。目前,共设建档立卡贫困户乡村公益性岗位1783个,有效缓解了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难问题。“授人以渔”,即提供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建成占地600平方米的劳动技能实训基地,开设家政服务、中式烹饪、电工维修等专业。此外,还采取上门培训、田间课堂、“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等方式,使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推荐就业。截至目前,该市共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28360人次。
( 编辑:师宝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