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 > 正文

灵宝市:“三张牌”打出移民幸福新生活

来源: 发布日期:2020-12-10   打印
  “以前很多村民住在半山腰,生产生活不方便。在灵宝市移民部门的争取下,我们享受到了国家避险解困项目配套资金支持,村里建起了新医院、幼儿园、文化舞台和广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近日,在灵宝市豫灵镇杨家村,提起村里移民群众的新生活,该村党支部书记王生财如是说。
  
  灵宝市因地制宜,探索实践,积极争取国家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支持,着力打好项目建设、设施完善、产业发展“三张牌”,移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
  
  打好“项目建设”牌 让移民搬得出
  
  在灵宝市朱阳镇移民避险解困幸福家园小区,一排排红色楼房错落有致,小区绿化、文娱、卫生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68岁的匣里村村民王长得,不但告别了以前的破窑洞,住上了宽敞漂亮的移民新居,还被政府安排到小区物业办上班,每月有固定工资。“现在儿子儿媳在附近务工,收入稳定,孙子上学也方便多了……”王长得说。
  
  像王长得一样,匣里村160户移民群众,同样享受到了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的大力扶持。
  
  近年,灵宝市抢抓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实施朱阳镇幸福家园移民避险解困项目,建成房屋16栋552套,安置移民群众597户2663人。
  
  打好“设施完善”牌 让移民稳得住
  
  “2000年,我村的路还是‘扬灰水泥路’,晴天刮风扬灰,雨天积水泥泞,现在全村道路都硬化了,还栽上了花木,村里大部分农户都买了小汽车,进出十分方便……”豫灵镇杨家村69岁的移民李生金说。
  
  灵宝市351个移民村,居住分散,交通、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差,文化娱乐设施缺乏。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该市持续加大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累计投资3.11亿元,先后实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1463个,新修道路474.6公里,打机井147眼,铺设管道475公里,建设文化大院5万余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077盏,惠及移民54327人。
  
  如今,移民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西阎乡祝家营村、函谷关镇梨湾源村、豫灵镇杨家村等23个移民村荣获“美丽乡村”称号。
  
  打好“产业发展”牌 让移民能致富
  
  “今年红星梨产量180万斤,产值500余万元。”灵宝市故县镇盘东村村干部马冬生说。该村是三门峡水库整体搬迁安置村,享受国家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支持,建成千亩红星梨基地,让移民群众得到了实惠。该市五亩乡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了一座移民冷库,项目收益由移民分享,解决分散移民的增收问题。
  
  灵宝市将发展扶持产业作为帮助移民群众增收的关键举措,结合各乡镇产业优势和移民群众意愿,积极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扶持新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目前,移民村共成立合作社34个,建成水果基地6600亩、观光农业基地3600亩,覆盖移民1万余人,人均年增收在2000元以上。
  
  从窑洞到小区,从田间到车间,从小农到产业,移民群众的生活正在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
( 编辑:师宝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