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纪雨童)“今年咱试种5000亩红高粱,收获1211吨,卖了600多万元,一年回本还赚了,这是咱几辈子种庄稼没有过的好收成。明年8000多亩地需要的高粱种子也买回来了……”12月10日,陕州区张茅乡东村村部会议室,一场黔豫农业高粱种植总结会从上午10时开到下午1时30分,谈初次种高粱的得与失、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现场热火朝天。 在三门峡市先行试种红高粱赢得大市场,张茅乡的黔豫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卫东心里乐开了花:“真没想到,咱这红缨子高粱这么抢手,从收到卖完只用了6天时间,贵州8家客商抢购。不说后来价格涨了,咱少卖了100多万元,就按每斤均价2.32元咱也值!”从开矿到种高粱,闫卫东实现了从思想到行动的“绿色”转型,找到了人生价值和发展方向。他每天到绿油油的高粱地里转转,心情格外好。明年,他要大干一场,8000多亩土地已流转,烘干塔正在建,再添一架无人机……闫卫东底气十足。 “咱的高粱皮厚、质硬、淀粉含量高,耐蒸煮、出酒率高,酒厂老板都喜欢。只要明年统一科学管理,收益肯定比今年好。”黔豫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长奎是个农业“技术男”。前不久,他们一行去贵州采购高粱种子,“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学生涂佑能教授,看到张茅的高粱直叫好,并推荐新品种,给出“金点子”。 种高粱受益的还有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1726名东村村民。东村有3000多亩土地,2400亩流转种高粱,群众除流转土地每亩收入500元外,打工收入1000元到上万元不等,一年收入比过去翻了番,心里可美了。原村党支部书记陶建民感受最大的是,东村人种高粱,种出了整个村子的精气神。这不,参加总结会的种高粱“新军”里,还有来自陕州区宫前乡、菜园乡、观音堂镇的人…… 据悉,目前从国家宏观调控和贵州省对茅台镇酒业发展规划来看,未来5至8年,市场对高粱的需求量是250万吨,而今年全国高粱产量只有60万吨,这可是一个利好消息。 张茅乡过去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去年,发展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是乡长曹生伟心里的头等大事。从考察立项种高粱,到每天到地里盼出苗;从抱着高粱穗挨家挨户动员,到看到高粱地瞬间成网红打卡地,曹生伟的心可算落到肚子里了。 用心种庄稼,一定能种好。政府科学引导、企业自主发展种植成功的张茅乡红高粱,闯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一片新天地,张茅乡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 编辑:李建新 ) |
张茅乡红高粱闯出新天地——
播一片“青纱帐” 唱一曲“红高粱”
来源: 发布日期:2020-12-11 打印

- 上一条:岁末年初拧紧“安全阀”
- 下一条:“出彩河南人”2020乡村振兴人物候选人产生